第九章:天津之行(3)古老的祠堂(2 / 2)
“好,好,我这就给您开门!”这个叫小远的青年掏出钥匙打开了门锁,双手用力推开大门,做了个请的姿势,“叔,您请!”
祠堂里面静谧祥和,青石板铺就的地面显得很是古朴,大堂正中祖先的牌位错落有致,在它的右侧,立有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曹天祥抽出三根香点燃,对祖先恭恭敬敬的行了礼,随后让他们稍等片刻,便独自走进了后堂。
曹天和走近那块石碑,仔细的研读起上面的文字,曹邺好奇的凑了过来,装模作样的想要一起研究,但是以他的知识水平,却只能看懂很小的一部分。
没过多大时候,曹天祥抱着一个红色的匣子走了出来,然后方方正正的放在了前面的祭桌上。他再一次对老祖宗行了礼,随后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巧的黄铜钥匙,打开了那个匣子,取出里面的东西,轻轻的放到桌子上。
曹邺探头远远的看过去,那件东西好像是一层黄牛皮,而且里面还包裹着什么。其他的人呢,则屏息看着曹天祥的一系列动作,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曹天祥准备完毕,转身对着曹天和说:“这就是你们要看的东西了!”话音刚落,他们就急忙靠到了跟前,桌子上摆着一张牛皮卷和一块青石牌,牛皮卷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名字,好像是一张家谱,而那块青石牌,竟然与曹邺他们在里沟密室发现的一模一样。
曹天和小心的拿起石牌转到了背面,上面果然有字,第一行同样是“六履铁骑”,而第二行却只写了一个字:“植”!这下曹天和也看不懂了,他放下石牌,仔细端详起那张家谱,厚实的黄牛皮表面很是平整,没有见到一个虫眼,显然是在药水里浸泡过的。他寻遍了上面的文字,发现这张家谱最早的年代只是明朝,这下曹天和就更迷茫了。
“你们的家谱为何是从明代开始的?再早以前的呢?”曹天和不解的问道。
曹天祥听后,带他们来到了立着的石碑处,随后讲道:“我们族人本来世居彰徳府临漳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北临漳,大明洪武十八年,漳水泛滥,摧毁城池,淹没田地,族人死伤殆尽,幸存下来的先人,就带着这块石牌跟着逃难的人群来到了这里。但是石牌具体是做什么用的,他并不知晓,只知道祖们辈临死前嘱咐他一定要誓死守护,还没来得及说出其中的秘密,便驾鹤西归了!”曹天祥顿了顿又接着说:“还有一点,明朝以前我们族人并不姓曹,经历了大水患后,才恢复了祖姓。”
“看来都是为了守住那个秘密,先人们才隐姓埋名起来,他们当时一定经历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曹天和略显悲伤的说道。
“莫非你们祖上也是……”曹天祥试探的问道。
曹天和点了点头,便没有再说什么。一旁曹邺的好奇心虽然被勾了起来,但是大伯不说,他也就没敢再问。
事到如今,曹邺和曹天和也没必要再待在这里了,既然他们一族是从临漳迁移过来的,那线索就一定还在那里。虽然很是不舍,但曹邺还是要出发的,毕竟他请的假也快要到日子了。
曹天和试着邀请曹天祥一同前往,但被曹天祥给婉言拒绝了。他觉得事情已经过去了那么久,最好还是不要再提起,他只是本着同属一族的心态,才让曹邺他们知悉了祖上的秘密,在他看来,最好的守护可能就是遗忘吧。
马上就要别离了,曹邺和彩虹妹妹都流露出深深的不舍,但是他们却又不能明说,只能用眼神互诉衷肠。曹邺登上面包车后,使劲冲他们挥着手,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怨恨时间为什么走的这么快。
当他们乘坐的面包车消失在街头,曹天祥意味深长的说道:“真是女大不中留啊!”
“爸……您瞎说什么呢!”彩虹妹妹羞红着脸跑进了家门,只留下曹天祥一人站在门口摇头苦笑。
晚上,曹邺和曹天和收拾好行李,坐在床上看起了电视,曹邺问道:“大伯,不去找您同学了?还有,我们真的要去河北临漳吗?”
曹天和眼神坚定的说:“见同学以后有的是时间,既然我们都调查到这一步了,肯定是要去看看的。”
“那石牌上的”植“字是指曹植吗?毕竟临漳可是曹操的大本营呢!”
曹邺不停的问着问题,而在他们交谈的时候,隔壁一直附耳偷听的男子却悄悄的退出了房间……
他们又一次出发了,不过这次是南下,去往曹操的大本营-古邺临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