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舆论风波(1 / 2)
当纳瓦利躺在家中,宛如失神一样不知昼夜地横躺着的时候。
网络之上,舆论依旧在变化。
茱莉亚在游行过程中死亡的那天,一开始的网络舆论,基本上是以震惊和困惑为主。
毕竟,美国是个习惯游行示威的国家,虽然茱莉亚以及“团结街区”的那些人支持的对象是全美上下认为“罪无可赦”的恶棍马西普,但一旦涉及到生命,还是不由得会让人对此产生一些怜悯。
而且,网民最喜欢的并不是平铺直述的真相,而是扑朔迷离的反转,在反转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立场以及追随的对象,生活不需要反转,才能活得轻松;但新闻很需要反转,才能吸引眼球。
就像是一部出人意料的悬疑电影一样,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导演安排了什么牌——所以在那个时候,甚至有不少人因为茱莉亚的死亡而反过来怀疑马西普的死亡是不是确实有什么猫腻了。
——但很快,这种怀疑在莫伦·奥都拉被捕时的影像泄露之后便消失了。
画面中的那个男人,充分地表明了自己的心境,还有强烈的厌恶。
那种无比纯朴的想要为自己女儿复仇,想要阻拦那些希冀通过“不公正手段”为真凶翻案的混蛋的心情,在网络上得到了诸多民众的赞赏——每一个普通人都会想,假如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是我的女儿遭到了这种对待,我会怎么做?
于是,出自一个正义公民最本愿的“以眼还眼”的复仇之心,茱莉亚的死亡所带来的那一丁点儿反转声立刻就如惊骇海浪中的些许逆流一般,瞬息之间便消失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网民们有志一同的,对于莫伦·奥都拉的行为的支持声。
尽管有些人会觉得莫伦的行为有点过激——但无论是谁,都会发自内心地理解莫伦的行为。
甚至,在白宫首页上,希望减缓甚至免除莫伦罪行的请愿书,已经有了超过五十万用户留名。
当然,相对的,作为莫伦所代表的“正义”的一方,作为死者的茱莉亚,自然要被踩进更深的深渊。
这是舆论攻防的自然之理。
当自己身处于其中一方的立场,发自内心地认同其行为之后,便会为了迎合自己内心的情感,强化自己立场的“正义性”,而下意识地寻找起对方行为中的漏洞和道德低劣之处——只有相对一方越是低劣,便越是能显示出自己选择的崇高性和无可争议的正当性。
幸运的是,茱莉亚已经死了,而且“团结街区”也被全盘收拢在了特拉维斯手上,再没有人能够为她辩护。
于是,就像是马西普一样,死去的茱莉亚也遭到了同样,如同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内容一般的窘境。
网络上开始传出流言:
——茱莉亚和马西普名为养父女,实则有不正当关系,她的心中对马西普怀着扭曲的爱,也正是这种爱蒙蔽了她的心灵……
——茱莉亚在高中时期曾经对同学进行霸凌,而且她导致好几个女生退学——尽管真实情况其实是茱莉亚帮助了一个遭受霸凌的同学,并将那几个霸凌她的女生赶出了学校……
——茱莉亚在耶鲁大学进行过一个公益项目,但她将项目所得全部中饱私囊了——真实情况其实是这个公益项目就是‘团结街区’资助的实践项目,所得资金被全部用于学校建设……
先进的新闻媒介,还有最新的科技工具,降低了信息分享的难度,让这个时代处于信息爆炸环境之中,但某种程度上,真相反而更加难以凸现出来。
现代媒体平台变成孵化谣言的场所,真实与虚假再无隔阂——只要相信,即是现实。
于是,当一个个谣言不断累积堆叠起来以后,茱莉亚的形象,也如同马西普那样,得到了彻底的扭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