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天才陨落(1 / 2)
光绪二十三年八月,这是个非比寻常的月份,除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亦是省城三年一度的秋闱,在百姓们四处奔走,准备月饼时,无数学子从四面八方涌进省城,与置办节食的百姓汇聚在一起,让平日里并不算热闹的街巷都显得摩肩接踵。
也是因为这些考生的到来,街边许多客栈酒楼,甚至花店烟馆都默契的涨价,而诸多考生似乎早已习惯,该吃吃该喝喝,并不会因为暴涨的价格望而却步。
八月初九,赵玉皋和徐渭隐没在浩浩荡荡的考生队伍里入闱,多年的刻苦钻研,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乡试分为三场,初九,十二,和十五各一场,期间要进行两次换场,经过九天七夜的考核后,赵玉皋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感觉自己的人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番无论成败,都了无遗憾了。
秋闱结束后,只等放榜了,许多考生都懈怠下来,或成群结队的在酒楼里彻夜喝酒吃肉,引吭高歌,或三五相约去烟馆里云雾缭绕,醉生梦死,或流连于烟花柳巷,乐不思蜀。
如此这般的风花雪月,徐渭最是着迷,同道中人更是遍及天下,“渭公子”的大名早已传遍了蜀地,在少城一票纨绔子弟中也是排的上号的。
秋闱结束后,徐渭屡次邀约赵玉皋去放松放松,都被赵玉皋拒绝了,因为赵玉皋如今不仅是蜀学会会员,还是蜀学报的撰稿人和审稿人之一,他除了在蜀学报做些杂事以外,还时常与好友们高谈阔论,探讨变法维新的各项细节。
如今,像赵玉皋这样刚刚放下试卷就拿起书本的考生,在省城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无论是朋友,同窗,还是老师,所有人都相信,像赵玉皋这样惊才绝艳,又努力刻苦的少年,往后必是大清的栋梁,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亦是放榜之日。
这一天,许多考生一改往日的颓唐,起了个大早,赶到考场外,迫不及待的等龙虎榜揭晓。
门口的门丁被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起来,每个人都毫不吝啬的向其递着大把银子,门丁却眼高于顶,打量着递来的银子,择肥而噬,赵玉皋站在场外无动于衷,徐渭笑问道:“你怎么不去看鸽棚?”
赵玉皋讥讽道:“一个小小的门丁,不就是因为最先知道榜上的名字而已,又不能改变录取结果,何必去巴结他?”
徐渭点点头道:“也是,中了就中了,没中就三年后再来!其实巴结门丁的考生不多,大多都是以此为生的报喜人!”
“报喜人?”赵玉皋不解的问。
徐渭解释道:“报喜人就是靠给新科举人家送喜报为生,据说必须要福寿双全之人才能担此重任!他们早一点知道,就能抢先一步去报喜呀!别看他们现在毫不吝啬的贿赂门丁,到时候可以数十倍的挣回来!”
“哦,原来如此!那这个活计还挺好,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两人谈话间,转眼就到了龙虎榜揭晓的时间,原本喧闹不已的场面瞬间落针可闻,人们纷纷屏住呼吸,洗耳恭听,只见门丁们抬起龙虎碑,而后率报子鸣啰报喜,在众人目光灼灼之下,龙虎碑上支出一根桂枝,上挂一张大红长绸,上写“丁酉科乡试第一名举人,蜀地绵州学优增生杨骏”。
人们纷纷向杨骏贺喜,场外的报喜人早已马不停蹄朝新科解元家赶去,这可是今年的最大的一笔生意了!
从第一名到第六名,桂枝上挂的都是上好的大红长绸,第七名开始,桂枝上所挂就是白稠了,第八名时,白稠上面写着“丁酉科乡试第八名举人,梓州学优廪生徐渭”,徐渭顿时高兴的跳了起来,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乡试了,如果再不中,估计还得在尊经书院待三年。
赵玉皋见状心里五味杂陈,按理说作为朋友,自己应该替徐渭高兴,只是赵玉皋实在高兴不起来,其他几人赵玉皋不了解,但徐渭的水平他是再清楚不过,徐渭都能考中,那自己早都应该中了,到现在还没看到自己的名字,其中肯定有猫腻呀!
赵玉皋心事重重,徐渭却没有注意到他的脸色,激动的抱着他又蹦又跳。
“玉皋,我中了!我终于中了!”
“嗯,我看到了!”赵玉皋心不在焉的答道。
“你不高兴吗?”
“没有!我很高兴!”
“那你怎么不笑?”
“老子又不是卖笑的!”
“哼!无趣!”
谈话间,门丁又敲了一声铜锣,大声念道:“丁酉科乡试第十名举人,黎州学优附生赵玉皋!”
“玉皋,太好了!你也中了!”
赵玉皋点点头,心里松了一口气,但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呆呆地站在原地,徐渭不解的问道:“玉皋,你还不走么?”
“再等等,我想要回我的试卷!”
“拿来干啥?做个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