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译制片(1 / 2)
“老厂长,这是为什么?”
“那个时候,德兴馆的名字叫“工农兵饭店”,只卖大众饭菜,本帮特色一扫而光,也就是今年夏天,才重新恢复了。”
德兴馆的招牌菜是虾子大乌参,林阳对海参并不是特别的喜欢。
但是,出于礼节的需要,林阳也不能说自己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客随主便,就让特伟、徐山楚随意了。
“我们要虾子大乌参、蟹粉豆腐、红烧鮰鱼、脆鳝、白切肉,哎,林阳,你喝什么酒?白酒还是黄酒?”
徐山楚询问林阳。
“徐厂长,我喝酒一般,有点儿就行了,你们喜欢喝什么,就要什么?”
“那咱们就来一瓶石库门黄酒,你说呢?特伟?”
“行,那就来石库门黄酒!”
德兴馆上菜的速度很快,不大一会儿,几个菜就上齐了。
“林阳,你第一次来上海,我们有招待不周之处,你还要单多多的包含?”
特伟举起了酒杯。
“林阳,希望咱们今后多合作!来,干一杯!”
徐山楚的话简单明了。
“咱们今天快点吃,吃完了去一个地方?”
徐山楚话一出口,特伟就笑了。
“老徐,你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今天晚上你又有什么新名堂?”
“嘿嘿,暂时保密,你们等一会儿就,到了地方就知道了。”
林阳听见他们两个人的对话,心里面尽管特别好奇,但还是忍住了。
半个小时以后,三个人吃完了饭,在昏暗不明的路灯下,开车朝上海电影译制厂而去。
德兴馆原来在真如路上,1958年迁到了东门路29号,上海电影译制厂原来在万航渡路,1977年元旦搬迁到了永嘉路383号。
林阳对京城的道路是熟悉的,可是,在上海就傻了。
不要说这是七十年代,就算是几十年以后,不用导航也必须不停地打听才可以。
更何况此时此刻还是黑夜,坐在汽车里的林阳,根本就不知道走的路线,徐山楚开车的技术非常不错,林阳确实是有些意外。
“嘀、嘀、嘀!”
在一个大门外,徐山楚按了几下喇叭,很快,从门卫室就走过来了一个人。
“老万,老李走了吗?”
“是徐厂长啊!我们李厂长还没有走,今天晚上大家都在加班呐,你等一下,我给你开门去!”
汽车再次停下来的时候,徐山楚说到了地方了。
“老徐,你怎么把我们拉到电影译制厂来了?”
特伟一边开车门一边说。
“你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所以,觉得这里跟你们美术厂一样,没有什么新鲜感,但是,人家林阳可是第一次来,我带他来开开眼。”
“老徐,你的心眼就是多,这样的办法你都能想出来,那咱们今天晚上看什么?”
林阳从二人的言语中,听出来他们是经常来这个地方。
七十年代,上海电影界有四大企业,分别是上影厂、美术厂、译制厂、科影厂。
人们最熟悉的是上影厂、美术厂,他们两家拍摄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影片,译制厂、科影厂的知名度,相对而言就低了许多。
不过,徐山楚、特伟作为业内人士,深知译制厂的地位是非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