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下馆子(1 / 2)
林建平一听,大家开始打听林阳的家长,就赶紧离开了。
发现林阳在路边给别人打气,林建平并没有不高兴,也没有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在哗众取宠。
从大家的言语中,他知道林阳所做的事,给来来往往的人提供了方便。
“林阳,我的收音机修好了吗?”
“玲姐,已经给你送到家里面去了。”
路过的朱玲也发现了林阳在帮人打气的事。
“哎吆,小伙子厉害啊!还会修理收音机,不简单!”
“哎,我们那儿的收音机坏了,你能不能给修一下?”
立刻就有人在旁边搭话了。
“可以啊!这有什么不行的!”
林阳正在给别人打气,他根本就没有看清楚那个人是谁,就顺口答应下来了。
“麻烦你亲自上门去一趟,行不行?”
紧接着,那个人又说了一句。
“在什么地方?”
此时,林阳抬起头,看清楚了对方的样子,是个中年男人,他胸前的工作牌上写着:益康川菜馆。
“呶,就是这里。”
中年男人挺胸抬头,指着自己的工作牌。
“嘿嘿,你是益康川菜馆的啊?”
“小伙子,当然了,我们饭店的收音机坏了,这几天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修,那就麻烦你了?”
“好,没问题,我明天上午过去。”
林阳笑了。
“咱们一言为定,明天上午饭店门口见!”
中年男人骑上自行车走了。
七十年代,最吃香的工作岗位,并不在机关、工厂这些地方,而是饭馆、商店里的人。
由于各种生活物资的匮乏,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票证,如粮票、油票、肉票、米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等。
不要小看了这些票,生活中比钱还要管用,买东西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应的票,即使再多的钱也不行。
不过,有些人就算是没有票,也可以吃饭、买东西,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饭馆、商店里上班的这些人,当然就是先得月的那部分人了。
第二天,林阳将万用表、电烙铁、焊锡、放大镜、酒精、废牙刷等放在了书包,这些都是修理收音机的必备工具。
林阳的这门手艺,并不是天生就会的,是受到了林建平的影响。
林建平在单位的工作,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修理工,平日里,还捎带着给同事、邻居修理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等。
益康川菜馆的地址林阳知道,就在东单北大街路东,金山照相馆的北边。
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小楼,窄窄的,楼上楼下都是两间,与东单三条的东口斜对着。
林阳记得门窗是暗红色的,招牌很特别,写在大门两侧探出灯盏的玻璃上,那灯盏不大,是长方形的,木制的框架,四面嵌着玻璃。
每到掌灯时分,灯亮起来,玻璃上的“益康川菜”几个字便显得分外醒眼。
林阳是走着去的,他到了益康川菜馆时,看见昨天与自己约定的那个人站在门口。
“小伙子,你来了,快请进,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