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官司上门(2 / 2)
·······
·······
温远山没想到温良居然踏上了这样一条不归之路,更没想到,温良居然在武道一途拥有如此惊艳的天赋。
武道修炼不比文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绝无一步登天的可能。武道修炼,资质、毅力、机缘三者缺一不可。资质尚佳者修炼,在资源不缺的情况下,需要三年聚气、三年开脉、三年淬体,历经千锤百炼,将肉身锤炼至铜皮、铁骨、柳筋的圆满境界,方能冲击真武之境。
之后十年真武、十年涅槃、十年破极圆满,得见天关。
闯过天关,便是天人,得享百年陆地清福。
温良自六岁修炼,仅用七年时间便达到淬体境大圆满的境界,这份天赋,已经很令人惊讶和羡慕了。
只有体会过武道修炼之苦,才能明白武道修炼的艰难。须得持之以恒、打熬筋骨、养气炼精,容不得半分懈怠。
四海九洲、亿万菩提众生,能够坚持闻鸡起舞、风雨无阻整整九年的人,又能有几个?
温远山做不到,他只坚持了四年;
温青山也做不到,他只坚持了三年。
温氏宗族年轻一代中,更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最长的一个坚持了两年半,最短的一个,只坚持了一天。
“哼,淬体境大圆满又如何,不过是个武夫而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温长安已经跻身修身境了,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一名二房的族老抚着胡须,不屑地说道:“读书做官才是温家的出路。温家的大旗,只有长安能扛得起来。”
其余族老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武道?没前途的。
文道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温远山没有发表意见,只是嘴角扬起了一抹高深莫测的笑意。
·······
·······
气急败坏的林玉兰选择了报官,很快,温良和温柔就被官差们请到了县衙大堂。
温家是平安县的大族,即使如今长房衰颓,官差们也不敢怠慢了温柔和温良。兄妹二人不老实地坐在椅子上,东瞧瞧西望望,看着墙上红日出东海的壁画、看着两边肃穆的官差和森然的刑棍和头顶“明镜高悬”的牌匾,感到很是兴奋。
平安县的老百姓比兄妹二人更加兴奋,人声鼎沸,拼命朝前挤着,想要占据更好的位置。有几个胆大的甚至都趴在了县衙的围墙上,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县太爷升堂。
毕竟平安县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像这种升堂的时刻,真的不多。
县太爷名叫王之章,是一个略微发福的中年男人,也是林玉兰的表哥。王之章少时家境穷困,被林家抚养成人。后来考取功名,当了平安县的县太爷。虽然只是一个七品小官,却也是吃皇粮的金饭碗!
这是温良第二次见到王之章,上一次还是在温父的丧礼上。和七年前相比,王之章的肚子胖了一圈,身上也多了几分官威。
升堂之前,王之章早就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得了林玉兰的知会,心中早已给温良安好了罪名。但他毕竟是个读书人,表面功夫还是得一套一套缓缓做来。
当官嘛,就是得有仪式感。
“啪!”
醒木惊堂,围观群众自觉闭上了嘴巴。
王之章官威十足地扫了一眼四周,对于这一次拍案的效果很是满意。虽说在平安县内,温家权势滔天,可也不敢明着跟官府做对。
所以在这县衙大堂之上,一切都得听老爷我的。
“来者何人?!”
“温家长房,温良。”
“温家长房,温柔。”
兄妹二人老老实实地低头回答,态度很是认真。
“见了本官为何不跪?来人啊,先打五十大板。”
王之章发号施令,誓要给自己的外甥出一口恶气。
温良不慌不忙地说:“且慢,王大人。依大秦律,长者不可跪!”
王之章板着脸说:“你个小屁孩,算什么长者?”
话音未落,堂外顿时嘘声一片。
“这叫什么话?”
“就这水平也能当官?我上我也行!”
“温良是我们的小太爷,温柔是我们的小姑奶奶,你说算不算长者?”
“就是,论辈分,你这个县太爷还得喊一声太爷呢!”
········
场外群情激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传入王之章的耳朵里。这位扎根平安县十几年的县太爷额头顿时冒出三道黑线,向一旁的师爷投去求助的目光。
师爷虽然百般不情愿,可还是如实回禀:“老爷,大秦律确有这条。当年太祖皇帝为彰显孝道仁义,特地颁布了这条律令:公堂之上,长者不可跪。”
王之章一听,顿时怒了:“本官又不是你们温家的人,不必遵照温家的辈分。”
温良一脸戏谑地看着王之章,围观的群众则是被这一句话炸开了锅。
“靠,什么玩意儿!”
“白眼儿狼一个!”
“我呸,果然负心多是读书人!”
“白瞎了我爷爷的爷爷当年给的一碗高粱饭!”
········
师爷连忙小跑到王之章的身边,小声地提醒道:“我的青天大老爷,您虽然姓王,可是您的爷爷的爷爷,当年是倒插门进的温家!这还没出五伏呢!”
王之章瞬间被惊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