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青苗 > 第九章 新政迫在眉睫

第九章 新政迫在眉睫(1 / 1)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爱誓凶勇 少主天下 此界魔临 日月轮替 我们的荣耀之路 影视人生实验计划 王妃你的杂货铺又又又又没了 王的女人谁敢动 我可以升级异能 雁门春

“庆历新政”是仁宗皇帝亲自倡导的改革,但也是一场被逼迫的改革。西北战事急等用钱,中央财政没有,地方更拿不出。要说国家没有钱,藏富于民倒也是德政,可问题是老百姓的负担还十分沉重,卖儿卖女,卖妻卖田,大大小小的叛乱你方唱罢我登场,朝廷久久镇压不下去。正在西北战事吃紧的关头,辽国又趁火打劫,大兵压境对西夏进行策应,趁机要求宋朝对辽国增加“岁币”,实际就是赔款。面对这样的局面,枢密院无奈,中书省沉默不语,三司两手一摊,这悲凉只有仁宗皇帝自己才能体会。

要说仁宗皇帝本人及后宫也不奢靡腐化。不得不说,仁宗皇帝是位生活朴素甚至节省的好皇帝,“小仁”之仁他还是做到了。一天晚上他好饿,起来转悠了几圈,真是想来一碗羊肉汤喝。想了想还是没说话躺下了。

第二天张美人问他:“前夜怎么了?睡得不踏实。”

他说:“饿了,想喝碗羊肉汤。”

张美人说:“那你就让御厨去做呀!”

仁宗皇帝说:“如果御厨们知道我喜欢吃羊肉,不知道又要多杀多少只羊,就算了!”

仁宗皇帝对待下人也是相当的不错,一次吃饭,饭里有砂硌了牙,他悄悄的扭身吐了出来,并叮嘱宫女不要声张,否则御厨又要受责罚。

大宋的钱真是不知道去哪了,百姓没有,政府没有,皇家也没有。比没有钱更糟的是,占用了中央财政五分之四以上养活的军队一仗不如一仗。这一定是制度出了问题。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似乎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一年四季花钱如流水,一片繁荣的景象。一旦到了正经需要用钱的时候,哪哪都没有,平时大笔批复、大把花钱的人都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去了。说来也怪,什么地方平时投入的最大,什么地方就最弱不禁风。仁宗皇帝这次实在是忍受不了了,想想和西夏战争时硬着头皮印“交子”,冒着通货膨胀的风险超发纸币,他就恨不得咬碎后槽牙。不过事后还是很敬佩他的财政班子,居然想到了印刷和发行纸币来解决铸钱难的问题。好在他们及时发现了超发纸币的风险,及时叫停了该措施。那个时候他也不能责怪是他的父亲真宗皇帝大肆封禅泰山,修建玉清昭应宫把钱都用完了。

晚上仁宗皇帝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宫里对着他心爱的张美人也没按住火。“这才一年,三次叛乱!山东、陕西、湖北的叛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仁宗皇帝生气道。

“官家消消气,草民叛乱哪个时期都有,不必太放在心上。总没有先帝时期,王小波、李顺益州叛乱严重嘛!”张美人安慰道。

“可你说说,朕是酒池肉林的昏君吗?朕的官员奢靡吗?倒是想听听他们究竟要朕怎么做才满意!”仁宗皇帝不解。

“大宋朝的问题不是陛下造成的,况且现在不是有范仲淹等人在想办法嘛!”张美人继续宽慰他。

“还有咱们大宋朝的百万军队,一仗不如一仗。这不,辽这个野心狼又在叫嚣要增加岁币。怕是明年西夏李元昊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仁宗皇帝不无担忧道。

这是改革倡导者的通病,遇到棘手问题火急火燎、寝食难安,急盼着改革并且有所成效。但这世上哪有一片树叶只有正面没有背面呢?改革更是如此,好做的事都不需要他倡导,早就有人自告奋勇做了去请功了,剩下的全是不好做的事。这些不好做的事,大多是正反两方面问题都比较突出,在相互矛盾中容易顾此失彼。极易陷入左右为难,怎样都不是的局面。解决问题本身就很难,要是稍有成绩,刚把最棘手的矛盾略微缓和,就开始有人说三道四、吹毛求疵了。开始质问你,这为什么没做好?那为什么做的更不好了?这时候离退堂鼓也就不远了。历史上的改革没有几个不是这样惨淡收场的。

这时的朝堂正悄然的发生了一些改变。宋夏战争最焦灼的时候,是韩琦推荐的因朋党之名被贬越州的范仲淹,当然最终的提拔还需要宰相吕夷简的支持,可谓有提有拔。韩琦时任陕西安抚使,已是朝廷的要员,而范仲淹是戴罪之臣。在他们几人从西北前线回来之前,几个谏官连同御史台一起把吕夷简赶回家去了。而现在的范仲淹是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琦任枢密副使勉强为宰执。面对战后双方地位的差异,韩琦的心中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呢?当然我们更愿意相信韩琦是位君子。

一天下朝,富弼走在路上问范仲淹:“官家是不是真支持我们改革?”范仲淹惊得一愣。说实在的,范仲淹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君王的心思哪里猜得到?他们说是,那未必是,说不是也未必不是。也不知道他们的哪句话是对自己说的,也不知道哪句是对别人说的。这时的范仲淹已有“三光宰相”之称,哪三光他范仲淹还不清楚吗?简单说,就是曾“光荣”的被贬三次。哪一次被贬不是在君王的喜怒之间呢?面对如此复杂的政局,此时的范仲淹是多么的想念已故的前任宰相王曾啊!因为有王曾的点拨,范仲淹才学会更加全面的看问题。宋夏战争时范仲淹给老宰相吕夷简的那封信不是范仲淹故作姿态,确实是在王曾的点拨下范仲淹有所悔悟。可这时他再也听不到恩师的指导……

王曾是寇准的学生,出生贫寒,但科举中连中三元,在真宗朝就两拜参知政事,仁宗朝出任宰执。勇不惧丁谓的淫威,智胜大奸臣王钦若,就连刘太后都敬他三分。范仲淹想,如果此时有王曾给自己出出主意该多好啊。晏殊那个老头肯定只会笑笑,摇摇头啥也不说,问他还不如不问。

此时的欧阳修、蔡襄还都很年轻,只知道摇旗呐喊,官场的风浪、水深湍急他们都还知之甚少。政事堂、枢密院、谏院都有重要人物支持改革就一定能平稳推进下去吗?御史台什么意见?御史中丞王拱辰可是一位状元,虽然和欧阳修是连襟,但没见得有多融洽。包拯也刚刚进了御史台成为了御史,那可都是当朝道德、舆论的风向标。这些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情感,有喜怒哀乐,还会对政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范仲淹、富弼、韩琦准备好了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皇孙凶猛 真千金太霸总,大佬秒变娇夫 她被活活烧死后,全家后悔了 重生到四合院不当恶婆婆 我无意中攻略了小说女主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小说超前更新最新章节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免费阅读小说完整版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免费阅读完整版大结局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阅读最新更新 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