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效果显著,声望日隆(2 / 2)
在古代,城池都是每个县和郡的中枢所在,也便是政治中心,经济方面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情报一个个的被送过来。
两天内就让县府基本运转起来,还第一时间派人到这边确认乡里的基层小官吏,这么高的效率也是他们第一次见到。
现在甚至颁布减赋令,收买人心。
至于真给那些被劫掠的人补偿,匡良有些看不懂。
轻徭薄赋他是知道的,这是收买人心,稳定局面的最佳手段,他对项铭有些了解,所以没觉得惊讶。
给补偿,就过分了。
虽然能收买那两百多户人家,但那只是底层农民,根本影响不了大局,也就短期内博点名声。
人们是很健忘的,只有轻徭薄赋那种一如既往的政策,才会记住。
这个行为他真的看不透,当初他还以为项铭只是反对王聘的方案,随便说一个看起来能够占据道德高地,从而说得通的理由。
现在看来那小子是真的有这种打算的。
“通知下去,让他们尽量配合阳安城那边的工作。”匡良吩咐道。
“喏。”身边一人出去了。
他们所在乡,那些办事的基层小官吏,有近半是匡家,或跟匡家有些关系的人。
跟匡家有点关系的人,未必都会听匡家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但匡家的话仍然占据了很大的一个权重。
不仅是匡家,还有张家,其他家族。
甚至尚家也一样,他们看到这种情况,也便纷纷吩咐下去,配合阳安城的工作。
这不是什么押宝在项铭身上,更不是要依附项铭,或承认项铭这个自封的安国将军的问题。
尚家这种官僚地主,还真看不上项铭。
这是维持阳安的整个行政体系运作的问题,只是说明他们愿意合作一起维持这个县的秩序,并不是真的认可这里是项铭的地盘了。
如果过来一个新的县令,他们立刻就会认新的县令。
至于尚亮的事,怨恨是有点,但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他们尚家这么大,是不会因为这种事而跟一方势力结怨的。
在尚家的利益面前,其实这点仇怨也根本不算什么。
对项铭来说,目前他的统治并不稳,当然是知道的,他需要的也只是让这个县运转起来。
只有运转起来,秋收时才能收的上粮。
如果运转不起来,那么再过点时间,就会没粮了。
声望再高,再能打,战术再厉害,金银财宝再多,一旦没粮,你的军队也不得不解散,对任何势力来说,军粮都是第一位的。
真到了那时,只能采用雷霆手段,杀鸡儆猴了。
至于像土匪和流寇一样的抢是不需要的,凭项铭掌握的军队,和现在的名声,他作为阳安城的统治者,没有任何问题。
别人认不认那是别人的事。
他颁布的法令就是法律。
之所以,连尚家那种人也愿意配合了,这也是一个原因,虽然他们不认为项铭会一个一个的坞堡打过来。
但尚家也怕自己被当做出头鸟,特别是有了尚亮的事后。
真要杀鸡儆猴,他们尚家就是最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