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扬名,你立万(1 / 2)
这几日,刘仁轨根本就没闲着,忙于军政要务之余,还亲自带人明里暗里的察访了一番。可这少年就像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反贼囚犯那边没人认识,衙城左近也无人知晓,甚至在扬州地面上带着画像问了个遍,也还是无人认识。
后来听说了这少年之前去挖河泥时的异常举止,刘仁轨便命人将保障湖下马桥附近那段,往下挖了三丈有余,都挖出温泉泉眼了,也没见着“水月洞天、仙人之路”的影子。
算了,先这么着吧,余下的事,让任安抚和上面的人操心去。
刘仁轨拿定主意,不在这上面纠缠,于是将笔墨递给萧彧:“那日法场之上,小郎君一篇文章令得某如沐春风、如浴甘霖,还请小郎君仔细录下,容某细细观之。”
“哦,好啊。”
萧彧知道,眼下这关差不多算是过了。候在一旁的书吏不能吩咐,赶忙上前开始研墨。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萧彧认认真真的写完最后一个字,抬起头来,却见牢房里不知何时已是点了灯烛,刘仁轨亲自掌着,站在他身边。
见萧彧写完,刘仁轨放下灯烛,小心翼翼的捧起纸张,轻轻吹干墨迹,只见浑厚挺拔、开阔雄劲的颜体扑面而来,刘仁轨贪婪的盯着每一个笔画,口中忍不住赞叹道:
“好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不似古法,自成一家,好字!好字啊!”
随后眼睛微阖,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始看文:
“《三字经》,好文章,善,善,大善也!”
书吏也连忙放下手中墨棒,向刘仁轨拱手道:“还请刘参军容小人抄录一番。”
“抄录无妨,切不可污了这原稿。回头你在城中再找些读书识字之人,一同抄录,尽量多抄录一些。”
“是,郎君放心。”
萧彧不理解了,啥?抄书?这删减过后的《三字经》一千一百七十六个字,自己从中午写到傍晚,写了四个多小时,你抄书要抄多久?
于是忍不住开口问道:“为何不刊印出去?”
刘仁轨闻言转过身来,神色微赫:“小郎君有所不知,这篇《三字经》实乃蒙学经典,理应流传于世,在某看来,哪怕是阳文刻印都绰绰有余。然,某囊中羞涩,这雕版刊印之资不菲;还是须某呈报任安抚,由朝廷出资为上。”
得,把这茬给忘了。
这古代出书,是写书的人掏钱,没有版权稿费这一说。若想你写的书能流传于世、人尽皆知,首先你得才高八斗,其次还要家财万贯。否则,你还是拿回家垫桌角吧。
萧彧想了想,对刘仁轨说道:
“刘参军,在下有一事相求。”
“小郎君旦说无妨。”
“能否请郎君将这江都县中,那雕版印书的商户,三日后请到这里来,关于这《三字经》出书一事在下倒另有一些想法,说不定无需靡费巨资也能办了。”
“哦?还有这等好事?某这就差人去办,三日后定有回应。小郎君安心休养即可。”
说完,就待告辞离开。
“且慢!”
萧彧伸手拦住刘仁轨,作揖正色说道:
“前些时日,得刘参军法场救命,如今在下身无长物,唯有一文以谢郎君救命之恩。”
说完,回身伏案落笔挥毫,一阕词一书而就:
《沁园春·扬州》——于广陵狱中赠刘参军。
独立寒霜,隋河北去,蜀冈山头。看千山被雪,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兴衰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