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少年听叟千里行(2 / 2)
老齐一听更来气,挽起袖子就要跟李楚歌好好理论一番。
李楚歌却没有同老齐理论,静静的开口道:“老齐,你说你走过三千里路,是真的吗?”
难得见到李楚歌这种认真的神情,老齐有些惊讶,应答道:“真的,天南地北,从以前的南唐,走过北燕,进过金陵城,最后在这西楚,看到了落日晚霞,就决定待在这边不走了。”
“西楚的晚霞,比任何一个地方的都要美。”
李楚歌有些神往,开口询问:“老齐你能和我说说你这路上发生的事儿吗?”
老齐一口答应,豪迈道:“这有何不可。李小子不瞒你说,老齐我经历过的事儿,可比迎春楼的那些说书人说的事强多了。”
迎春楼是山脚下小城里最大的一座酒楼,里面有一位说书人,在每天特定的时辰给酒楼里喝酒吃食落脚的客人说一些离奇的事。
说书的时段大多在每日人较多的时候,这个时候人多,客源好,听书的人自然更多。酒楼掌柜的还会提供一些瓜果和甜点,供大家消遣。
一些新奇的故事听得让人神往,让人高兴了,大伙就会打点赏钱。
当然,酒楼掌柜的也会给予说书人一些报酬,算是他为酒楼招揽顾客的份钱。
老齐就从自己年轻的时候说起。
老齐是南唐人,家境按他所说还算不错,有房有地,要是安安分分的过下去,也能图个滋润。
后来看多了话本里保家卫国马革裹尸的英勇事迹,很是艳羡,不顾家里人反对,离家出走参军去了。
乡里人明着说这娃子有志气,暗地里却说齐婶儿家里娃儿头脑不灵光,不正常。那会儿的老齐暗下决心,要做一个封妻荫子的大将军,风风光光的回乡里,给那些嚼舌根的人看看。
只是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这个世道。
第一次真真正正上战场的时候,不同于校场那些不会和你拼命的行伍好友,那可是真正的玩命儿,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倒下,鲜血洒在自己面前,肠子都露了。老齐在战场上吓得腿脚发麻,全身无力,被随军的老校尉看到了狠狠的给了老齐几棍子,骂老齐窝囊废。
老齐觉得有些挂不住,打扫战场的时候强迫自己看着那些满地都是的血和肠子,一连吐了好几天。
后来一场大战,那时候还叫大宁的天宁和南唐打了一仗,南唐大败,那个曾经打了老齐的校尉替老齐挡了一刀,死在老齐的面前。
老齐也在那场大仗中挨了几刀。
老齐咧着嘴笑着说,老齐这辈子什么都不好,就是命硬。
后来南唐投降,老齐转眼又变成了大宁的先锋队,上了北燕的雁门关。
已经不是新兵的老齐看着身边的新兵,第一次感受到了当年那个校尉的心情。看到身旁的新兵气力不足,替他挡了一刀,倒在战场上。
命硬的老齐天黑从战场醒了过来,步履蹒跚的走回大营。后来的第二次雁门关大战,老齐浓墨重彩的润说了他是如何登上城墙的,一边指着身上的那些伤疤,一边说着这是哪个留下来的。
李楚歌听着都有点热血沸腾,沙场烽火埋身骨,听起来自然是豪气冲云天。
再后来北燕被灭,论功行赏的时候,老齐本来按理说是能封一个偏将的,可这东西都被有点门路的子弟给换了去,诉说无门的老齐还挨了一顿打,心灰意冷之下拿着那些子弟给的一点银两给兄弟们买了点酒喝,随便帮那个替他挡刀的老校尉立了个碑,就退出军伍一路南下回到了南唐,见到的却是老母亲的坟茔,在坟茔前大哭了一场,说什么封候拜将锦衣玉食,到头来除了一身伤,什么都没有。老齐安置好后事,就一路从南唐西行,来到了西楚,看到了蔚为壮观的无边晚霞,就打算在此长住下半辈子,就这么安顿了下来。
说到这里,老齐抹了抹眼泪,哭着说,“老齐是侥幸活下来了,可是这么多的兄弟,就这么倒在老齐的面前了。那个老校尉,老齐这辈子都对不起他。”
李楚歌安慰道:“活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