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好莱坞之旅(求自动订阅)(2 / 2)
呆小妹和张超抵达这里之后,也没找什么导游,就两个人拿着路边买的导游册子,开始在这边闲逛。
他们参观了星光大道,还参观了好几个电影的拍摄遗址。
呆小妹兴奋的不得了,时不时嚷嚷着让张超给她拍照。
“老公,你说咱们自己投资拍电影怎么样?”
开心之余,
呆小妹吃着冰淇淋对张超问道。
没想到张超却摇摇头:“想多了,在好莱坞投资拍电影,咱们可没那个本事。”
???
呆小妹一头雾水。
很显然。
她不明白张超的意思。
张超笑了笑,却没有多说什么。
他不是在开玩笑,每年被好莱坞那些所谓的导演和制片人坑的血本无归的投资人,不在少数。
很多人往往把钱投了进去,结果到最后电影上映之后,根本没办法收回自己的投资。
要么就是电影票房不好,血本无归。
要么是电影票房好,可是却拿不到分成,被生生拖了好久。
而且。
好莱坞如今的格局,其实很有意思。
张超当初曾经了解过一些东西。
之前的好莱坞,一直控制在制片公司手中。
但是,
最近几年好莱坞发生的一系列人事动荡,加上新媒体和高科技的双重冲击。
使得米国主流院线在传统商业模式和新模式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制定并推行了一项新协议。
也就是直接发行协定,让院线和好莱坞主流片商之间的关系瞬间处于紧张状态。
通过直接发行协定,院线可越过主流片商直接与独立制片厂谈协议、与独立制片人预订电影,而不用接受片商的干预,从而争取更有利的回报。
此外,个人电影逐渐受到奥斯卡奖项的青睐。
据统计,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奖的作品,能带来约三千万美元的额外票房,如若最终拿下了奥斯卡奖,收入还将再增加两千万美元左右,其中利益可见不小。
· ······求鲜花0 ··
由此看来,个人制片正以崛起之势,在好莱坞新局面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
说实话,
好莱坞百余年来发展到今天,大制片厂的变迁史本身也算得上是精彩的剧情。
从好莱坞的格局来看,一直经历着所谓“六大”、“五大”甚至最早的“八大”之间的轮回,这样的变化并不是头一遭。
最早的好莱坞黄金时代有“五大”: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华纳兄弟、派拉蒙。
后来,
随着哥伦比亚、迪士尼以及环球的崛起,“五大”开始变为“八大”。
..... ......... 0
再后来,雷电华电影公司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年退出电影圈,转向无线和有线电视发展。
八十年代联美公司并入米高梅,改称米高梅联美娱乐公司。
直到零五年吴白鸽一部《风语者》把米高梅搞的一蹶不振,索尼趁机吞并了米高梅,奠定了看似稳定的六大格局。
当然,
不久之后,随着迪士尼并购二十世纪福克斯,好莱坞又会重回“五大”。
之所以说这几家公司控制着好莱坞,是因为他们名下的电影发行公司占据着北美市场超过九成以上的票房收益。
它们所控制的发行公司或分销网络都有各自的细分品牌,
例如,有专注艺术电影的发行,比如福克斯电影公司旗下的福克斯探照灯电影公司。
或类型电影的发行,比如索尼影视娱乐旗下的幕宝电影公司。
而由于巨头公司的细分市场,导致了一些原本专注该类电影发行的公司在今年开始传出被迫解散或被收购的消息。
哪怕是最顶级的明星,最顶级的导演,除非达到乔治卢卡斯或者斯皮尔伯格那种层次,否则面对六大电影公司,都只能卑躬屈膝。
艺人,归根结底是商品。
在任何地方都是这个道理。
这种情况下。
张超就算有钱,也不会涉足影视娱乐行业的。
因为他很清楚,这里面的水太深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