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前车之鉴(2 / 2)
这小子这是准备造一座城池,这小子知道造一座这样的城池需要多少钱吗?
但是一想到陛下嘱咐一切按照张拯的意思来,阎立德还是忍住了心中的疑问。
随着张拯详细的讲解,阎立德也明白了张拯要对火器局进行分区的意义。
但是当听到张拯开始说起家属区时,还是下意识的问道:“慢着,家属区?”还要建家属区,按照这小子的意思,朝廷不仅要管工匠的吃喝拉撒,还得管这些工匠家人的吃喝拉撒。
这小子还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他不知道国库如今有多穷吗?
张拯像是没看见阎立德脸上的迟疑之色似的,应到。
“不错,家属区,阎伯父不会以为,这些工匠在掌握了大唐最核心的秘密之后,还能……”张拯的话没有说完,但是阎立德听懂了。
有些话捅破窗户纸就没意思了,容易让人寒心。阎立德表示理解,对着张拯说道:“如此说来,这家属区还是有必要的,贤侄接着说。”见阎立德没问题了,张拯笑道:“没了,大概就是这些。”然后将图纸卷起,递给了阎立德。
阎立德接过之后,迟疑了一下说道:“贤侄,你知道大唐如今的现状吗?”
“知道,就是因为知道,所以才必须要先把这些事情做完。”张拯如何能不理解阎立德在担心什么,无非就是担心国家太穷,不能承担这么多额外的财政支出罢了。
确实,在大唐财政已经接近枯竭的情况下,张拯还要造这么一座堪比城池的火器局。
而除了火器局之外,还有大唐皇家书院也未竣工。不管是谁看来,这都是非常任性的一件事情,何况处在第一线的阎立德。
但是张拯知道,就算这些事情不做,大唐的财政也不会有什么起色。只有君臣一起勒紧裤腰带把这些事情做好,大唐才能从根子上产生质的飞跃。
正如后世的华夏新立,不是优先发展经济,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核一样。
来到大唐,张拯有无数的经验可以借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让张拯比阎立德这种土生土长的大唐人目光更加长远。
就像今天的南坡村,给了张拯很大的触动。但是张拯知道,哪怕自己把国公府的钱全部拿去分给她们,过一段时间之后她们依旧会恢复原样。
想要让所有人吃饱穿暖,不是自己搞几个发明弄几个新的政令就可以的。
而是要从根子上改变大唐的社会结构。大唐皇家书院是改变大唐的种子,火器局就是保障这枚种子茁壮成长的养分与土壤。
否则,大送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