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大局(2 / 2)
看着儿子走出大堂,马巍这才叹了口气道:“看看傅家三郎,在看看我们家这几个,真是一个成器的都没有。”
这边幕僚李可立出言劝慰道:“侯爷不必忧心。几位郎君固然是比不得武安侯的,但上京城这些勋贵子弟之中,又有那一家的年轻子弟能够跟武安侯相提并论?”
马巍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别说相提并论了,连望其项背的都没有。
李可立继续说道:“武安侯在勋贵子弟之中,是异数,比之不过,徒增烦恼,侯府的几位郎君,也都是自幼读书习武,品行端正,假以时日,必能建立一番功业,不堕侯府威名。”
马巍听后点了点头,“李先生说的有理,诸子虽然没有傅家三郎的骁勇果敢,但在上京城的一众勋贵子弟之中,也还算勉强算是中上了,最起码比起辅国公杨家和信国公汤家那几个败家纨绔子弟强的多了,哈哈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吗”
李可立也笑道:“正是此理。”
马巍摇摇头笑了笑。道理谁都懂。但人心这个东西,哪有满足的时候?
他跟傅懋修年纪相彷,算是总角之交,时人也总有人拿他们做比较。
他自然也存了些这方面的心思。
早几年,他在朔方任节度使,威震北疆。朝廷上说道名将,除了定国公、卫国公,就属他马巍以及舞阳侯于罗睺了。
至于英国公?也会领兵?
不过宣嘉十四年之后,就没人会在问这样的蠢话了。
原本有些式微的英国公府,这几年又是水涨船高。
卫国公已经故去了,定国公身子骨也不好,听说已经回了上京安养。
现在大晋朝最炙手可热的将门,那就是傅家了。
一门国公一门侯。
特别是从宣嘉十八年以来,先是傅懋修为行军大元帅,数月之内平定恒州沙门叛乱,单骑出关退却数万燕军。
傅家三郎又在江淮连战连捷,先后领兵歼灭了十余万叛军,几乎是一己之力扭转了局势。
傅家如今的声望,武毅王在世时候也不过如此。
好在傅家不是新贵骤起,亲朋故旧遍及朝野内外,传承上百年的家族也承受的起这盛名之累,这就是根基。
不过要说没人眼红,那也是不可能的。
他马巍就很眼红。
但他也明白,眼红可以,但不能乱做事,什么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
否则,吃相也太难看了些。
对他而言,现在能把江南西道的叛军余部剿灭,就算是大功一件。对朝廷对陛下有了交代。
而光复建邺之功,往长远来说,涉及到的是朝堂上日后的平衡,贸然争功,就等于是打乱了道君皇帝的谋划和布置。
明眼人都看得出,道君皇帝有意让齐王和武安侯两人互相制衡,以免傅家一家独大。
这是大局。
无论是谁在提议,马巍都不能在这种事情上插手。
能把洪州夺回来,在把那个僭越称王的小儿擒送上京,江南这一趟也就算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