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是谁(2 / 2)
我们又看到了,有恩…不,是知恩必报。
或许您会觉得这微不足道。
但它却预示着品行的复苏。
昭示我们民族良知的星星火种没有灭。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星火燎原的希望。
我们要感谢…
感谢成千上万的网友们,感谢他们对良善的弘扬。
更要感谢应女士。
是她、成仁取义,再次将火种点亮。”
接着镜头由远及近,最后定格在黄旭特写的镜头上。
“至于我们…是否能不负众望?
是否又能…不负应女士?
请看大屏幕。
让我们一起,连线场外记者,姚星辉。”
随着黄旭手势的引导,镜头切换;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位看上去二十七八岁样子,戴眼镜的男性身上。
“星辉,你好。”黄旭道。
“你好,主持人!”姚星辉道。
“能跟我们说说,现场的情况吗?”黄旭道。
“好的,主持人。
我此时正,身处在一所,研究信息技术与科学的实验室里。
现在有十几位专家,皆是磁盘方面的翘楚;他们临时组织了一个专家组,已经连续工作了好几天了。
而站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专家组的组长,李弘岑;李教授。
至于现场的具体情况…
我相信、李教授的解答,会比我更有权威性。”姚星辉说完,接着,直播间的黄旭一声“好的”,场外镜头就转了过去,话筒也对准了教授。
“你好,李教授,”黄旭打招呼道。
“你好,主持人。”李弘岑道。
“咱们目前,进展怎么样?李教授。”黄旭问道。
“总体来说,还可以。”李弘岑道。
“那请问李教授,”黄旭直接开问,道:“咱们专家组在修复的过程中,现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方便跟我们讲讲吗?”
“好的,没问题。
首先呢…是硬盘损坏太严重。
咱们都知道,机械硬盘的损坏主要分两种,分别是逻辑损坏和物理损坏。
逻辑损坏的机械硬盘,想要恢复还是比较简单的;可物理损坏的机械硬盘,就比较不好修复了。
比如,像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损坏,虽然难,但也还是有可能修复的;可是像磁头、盘片、磁涂层等,有损坏的话,就没那么容易了。
再加上,要修复好硬件的同时,还要保证不能损害其内的数据,这就更难啦!
其次是,设备实在太旧啦。
损坏的零部件,厂家都已经停产了;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在此过程中,我们得将,需要更换的那些部件…要先纯手工做出来。
而且还得考虑到,要修复的磁盘是独一份,不能随便或直接接受测验。
在调试或测试零件之前,我们还要刻录一份硬盘套件;才敢进行达标测试,只有达标之后,才能替换到目标硬盘。
至此…我们才敢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
应女士提供的硬盘,是多套硬盘阵列。
通俗点说就是,数据中心使用的硬盘,每套都有数十个盘片。
考虑到磁盘的年限,保守预估…每一套阵列大概得有四个多t的数据。
可以想象,在这么庞大的数据海洋里,单独找出应女士需要的个人的资料;用大海捞针类比,一点儿都不过分。”李弘岑分析道。
“吼,听上去,是很复杂。”黄旭感叹道。
“是的,很复杂。”李弘岑道。
“那么李教授,咱们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啦?”黄旭继续问道。
“目前的话…
我们一开始,采取的是由简入繁;对损伤程度相对轻些的盘片,先做了修复。
从目前来看,经过我们数天的努力,已经复原了小部分数据库的数据了。
而且,我们对这小部分数据;已经开始在做、数据整理了。
如若顺利的话,我们今天就可以对这小部分数据,进行数据筛查。
只不过筛查的这部分数据,是否有应女士所需要的?我们就不敢保证了。
至于,其他影像资料的数据还原工作…我们还需要更多时间。”
“好的,感谢李教授,也感谢专家组;我们将…”黄旭的“拭目以待”四字还未说出口,就听到现场一阵喧嚣,并伴有叫嚷声;
“李教授,数据显现啦,数据…显现啦!”
接着,屏幕的影像,开始颤抖起来;然后,越来越剧烈,最后,开始大幅度地摇摆;原来是摄影师正扛着镜头,在追李弘岑。
一直追到了隔壁房间,镜头才开始慢慢稳定下来;最后,定格在了一位,头发有些稀疏的中年男人身上;李教授也在他电脑旁边。
“是找到…找到有关应女士,需要…需要的信息了吗?”因为跑动,李弘岑有些喘;说话断续中,还明显夹杂着激动。
“嗯,找到了;”男子回答的很兴奋,看了眼李教授后;他继续补充道:”我刚才查到,应女士要找的那个人,应该叫,:“苏清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