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扑朔迷离的句号(1 / 2)
扑朔迷离的句号
夏州之战前后持续了不到四个月,便以后唐中央的败退而草草收场。这场战争的伤亡损失和持续时间都算不上规模巨大,但它的影响却是无比巨大的。
李彝超大大提高了拓跋李氏在党项诸部中的威望,巩固了党项人在夏州地区的势力,为日后李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奠定了基础。关于李元昊建立西夏的故事,后文将会详述。
夏州之战的失败对李嗣源的打击是沉重的。
李嗣源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打造了“明宗盛世”,多次成功镇压了境内的反叛势力,例如定州王都、汴州朱守殷等,在加强中央集权、削藩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延伸中央势力的努力上却屡屡碰壁。
三次对外(貌合神离,表面称臣、实际割据战争,荆南之战、两川之战、夏州之战,均以失败告终。
特别是夏州之战,李嗣源的担忧是正确的。拓跋李氏就是跟契丹人眉来眼去,最后终于形成了鼎足之势(辽、宋、西夏。西夏在辽宋之间间于齐楚,游刃有余,两头卖好,成为大宋的劲敌,并一直成功存活到南宋时期,最终被蒙古骑兵灭掉。
李嗣源当然无法预见大宋的建立和统一,但他知道,盘踞在夏州的党项人一定会联合契丹,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无论这个中原王朝是后唐,还是别的王朝。
李嗣源没有机会了,他没多少时间了。
李嗣源登基时已经6岁,没钱没粮没兵,非常弱势,所以他这个皇帝当的也比较憋屈,脾气暴躁、性格刚烈的他,不得不成为好好先生,处处妥协让步。
短短七年中,他在政治上遭受了连续重创,比如三次对外战争的失败。
相比之下,不见刀枪的政治斗争更为残酷,而他在其中更像是一只失去动力的孤舟,眼见他沉浮,眼见他逐流,却无法操控自己的命运。
他祭出了自己的良师益友、铁哥们儿安重诲,而这也于事无补。安重诲的死只是大势所趋的产物,却不能改变趋势。
手握重兵的藩镇仍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后宫、宦官等势力的崛起更是从内部威胁着皇权的统治,李嗣源感觉自己要重蹈李存勖的覆辙。
让他更不敢相信的是,他的儿子李从荣,居然也巴不得他早日归天,好继承皇位。
如今,67岁的李嗣源百病缠身,身体每况愈下,随时都有驾崩的危险。
李从荣终于等不及了,明宗版的“兴教门之变”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