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锦灰堆(求订阅!)(1 / 2)
“秦老弟是子冈派的啊……”
李国钦看到这把刀,便随口问道。
秦洛随口唔了一声,也没多搭话,因为手上已经动了起来。
咦?
他这一动。
几个人注意力,顿时都被吸引了。
快!
真的好快!
在座的,基本都是玉雕师,李国钦的徒弟之类,现在看秦洛雕刻,就觉得,节奏,真的太快了。
那手动的,像是电动小马达一样。
本来就尖细的昆吾刀,在他手中,快的都快要出现重影。
而且不假思索,下刀如神。
一时间,包厢里安静下来。
只剩下刀子琢磨玉料的沙沙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服务员轻轻推开门,端上来几盘子凉菜,见这一屋子人,也不聊天,也不拼酒,反而是看着玉雕,抿抿嘴。
好奇看一眼。
这什么玩意儿?
乱七八糟的。
转身再出门。
不过,李国钦他们,却都看的津津有味。
秦洛现在雕刻的这个东西,很有意思。
不是传统的玉器器型。
而是一种别样的风格。
叫做……锦灰堆。
锦灰堆……
这门艺术,或者说这门技法,再准确一点来说,是……这种“审美”,被称之为从“垃圾桶里翻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诗云:
颠倒横斜任意铺,半页仍存半页无。莫道几幅残缺处,描来不易得相符。
说的,就是锦灰堆。
这本是一种绘画技法。
锦,指的是精致丝织品。
灰,指的是燃烧后的灰烬,残骸。
堆,两者摆弄在一起。
三个字结合起来,就是,堆放在一起的,有价值的,废弃物。
文雅一点来说,用残破的文物片段,构成的画面。
形象一点来说,比如圆明园废墟,就可以称之为,建筑上的“锦灰堆。”
这有点像是书画界的“嬉皮士。”
有种抽象美。
而且,很考验创作者的技法以及审美想象。
要是做的好,那就是锦灰堆。
要是做的不好,就是真正的垃圾堆。
……
流传最广的“锦灰堆”起源,则是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钱选。
据说有次,吃完饭,喝完酒,一时兴起,看到桌上的蟹脚,鱼刺,蚌壳等食物残渣,忽然来了灵感,拿来纸笔,画了一副画。
后来,这股风气,从书画界,传到瓷器界,又传到各种玻璃器皿,比如鼻烟壶界,最后甚至传到玉雕界。
隐隐已然是一个完整的流派。
创作难度,甚至都要比正常的玉雕大。
凌乱美……
可以工整美,难多了。
曾经一度濒临失传。
……
此时,秦洛创作的这幅锦灰堆,却又有种别样的趣味。
黑皮和田籽料,尤其是杂色的,色彩格外斑驳的,创作锦灰堆,最为合适。
李国钦眼神越来越亮,不由对在坐的弟子们,随口讲解。
“锦灰堆啊,亦正亦邪,正邪交错,不过,在创作最初,一定要把握一个点,就是视觉的黄金分割点,你们看秦师傅的作品,在这点上,就做的很好。”
“他刻的是字,第一刀,是落在正中间,不规则玉面,画了一个倾斜的方框出来,亦正,亦邪,整个视觉核心,便顿时有了焦点。”
“就这一手,就说明,他是真正懂这个的。”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从起刀,李国钦就认定,这个朋友,虽然年轻,但手下,的确是有绝活儿的。
难怪,会被邱景奇那么看重。
还特意嘱咐,要好好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