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 / 2)
伐木镇的盐与火酒馆周围的三个店铺已经被拆除。
有十几个黑底金边教袍的小鬼们正在堆砌砖石和搬运木材。路过的人纷纷侧目。
他们是晓之团成员,正在搬砖,修建教堂。
负责工程的是一个年岁已高的老泥匠,佝偻着身躯,坐在一块石墩上,拐杖在松软的地面上写写画画,正在计算着。
这是无奈之举,晓之团的小鬼们大字不识,还在学习文字呢,别说精通建筑了,连简单的计算都要出冷汗。所以只能花钱请来镇里唯一的老泥匠“邦塔”来指挥。
老泥匠邦塔已经九十岁了。眼睛眯成一条缝,真怀疑他能不能看得清自己在画什么。
弱不禁风的他,给人感觉只要轻轻扯一下拐杖末端,他就会连带着扑倒在地。
按照规划,酒馆会变成整个教堂的正门,所以是必须拆除重建的,现在还没有拆除,不过也快了。
没有拆除的原因其实简单,它已经发挥了“教堂”的作用,是小绿用来传教的场所。
因为周围建筑已经拆除,光线不受遮蔽,酒馆里面很明亮,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有的聚精会神的听着小绿讲课,有的则开小差逗弄伙伴,有的则在打瞌睡。
这些小孩都很小,因为再长大一些,他们就要学习谋生的技艺,同时帮助家里干活,根本不会有空来这里听课的。
镇民们把这么小的孩子送过来,未尝不是把小绿当成保姆。替他们照看捣蛋的孩子们。
小绿赫然成为了小镇的免费教育家,正在传授镇上小孩们的“大陆文字”等知识。
她确实是在传“教”。
只不过教的都是知识。至于教会的教义,反而成了次要,偶尔会提及一下。
这样的传教,效果很好。虽然增加的信徒不多,但是教会的声望,以及镇民对教会的友好度直线上升。
镇上的居民十分乐意把小孩们送到这里“进修”,要知道,大部分人都是文盲,不识字。作为父母也没办法教授孩子任何文字知识。
别管有没有用,学到就是赚了。
私人教师是很贵的。
底层的人想要学习知识,很难,首先他们要面临的是昂贵的门槛-书籍昂贵,老师也昂贵。
书籍的制造成本很高,保存时间又短,往往十年后就要重新抄录,文化传递又需要书籍。因此,知识都被财团,贵族或者教会把持垄断着。
修道院几乎是底层平民学习文字的唯一途径。不过它只收初女(保留贞洁的少女,且要求全心全意为神服务,把信仰交给神明,才能获得宝贵的知识。
在座的大部分孩子或许并不知道知识的可贵,因为他们长大后会继承父母亲的生活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