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2 / 2)
两人不再交谈,埋头苦干,今天的她们不再是大祭司和戏剧家,而是两位下地干活的村姑。
城镇农田划分整齐,被一条条水沟和土埂呈十字形纵横切割。水沟用来排水和蓄水,土埂则是给农夫走路的。
农田的角落立着木杆,上面挂着牌子,写着农田归属户籍。
所有镇民按照户籍人口数量和家庭信徒数量或多或少都分配到了农田。
分配规则也比较简单。
一户人家无论老幼,人口越多,分配的农田也越多,这其中有鼓励生育的意味。
信徒比非信徒分的田更多。这是鼓励民众信仰清扫者的扫把神。
关于田区的位置也分好坏,越靠近城镇的区域越安全,反之,越外围则越危险,也就越难管理,要面对野兽怪物的骚.扰会增多,同时往返的时间也会增加。
位置最好,最安全,最容易管理,受攻击时损失最小的内围农田,这些最优质的农田分给了城镇最弱势群体。比如像妮娜一家只剩孤女寡母,又例如老邦塔一家,九十来岁的老泥瓦工和孙女相依为命,这些人被格外照顾。
而最外围就是最难啃的骨头,全部分给了卫兵家庭和伐木工家庭。
教会并没有打算把田地全部掌控在手里。
农田是教会花费巨大代价一点一滴地开垦出来的,哪怕全部留作教会自用,不分给民众分毫,谁也没话说。就好比农民种出来的东西凭啥要送人。
在如今这个人人挨饿的大环境里,一块优质的农田是最大的生存保障,一块源源不断生产食物的宝库,谁掌握它,谁就能主宰城镇的命运。
教会是有能力独自吃下这块蛋糕的,经营这么大一片农场,教会内部的人手肯定不足,不过可以雇佣外人来干,形成地主和雇工的模式。
甚至极端一点,还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就坐收利益,雇佣冒险者和佣兵清理怪物,聘请镇民劳作,再把产出的食物高价卖给民众,或者干脆就把土地出租,坐享其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食物会成为有钱也买不到的奢侈品。情况,他们还有一个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食物品种。
小绿经过认真思考,最终还是决定把这一块大蛋糕切下来分给民众。
一家独大固然是好事,可这种控制人的模式时间久了就会和民众离心离德,一起发展,互相支持才能走的更远。
最主要的一点是“不掌控”原则。这个原则是小绿从自家神明的处事风格里领悟出来的。
扫把神从来不会控制自己的信徒,不会要求他们做什么,祂让信徒保持自己的独自思考能力,也不会设立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甚至不允许信徒过分信仰祂而迷失自己。
身为扫把神的大祭司,她自然不能干出与神明意志相悖的事。
何况,民众已经揭不开锅,除了破旧的住所一无所有。鱼头人战争,饥荒已经夺走了大家太多东西,他们如今已经够惨的。
假如不给他们一点信心和希望,他们当中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是一个未知数。
镇民并不是不懂知恩图报的人,正在田野里劳作的妇女男人们会时不时抬头望向教堂位置,可以预见,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对教会的好感度再次上升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