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去松花江边看“国庆焰火”(1 / 2)
9月3日晚饭后,我和小妹乘上15路公交车赶往松花江边的防洪纪念塔广场看一年一度的“庆‘十一’焰火表演”。
这座建于1958年的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了纪念heb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而建成的,在八十年代前一直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几乎每个来哈尔滨的外地游客都会在防洪纪念塔前拍照留念。
它位于中央大街的尽头,临近江边的广场正中央,当年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共同设计完成,曾获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奖。
“走啊,去江沿儿呀!”似乎是哈尔滨人独有的蜜语。在春光潋滟的春日亦或阳光明媚的夏日里约上三五好友在中央大街走一走,咬着马迭尔冰棍儿,踩着面包石,聊着生活琐事……
而只要走在这条号称亚洲第一步行街的中央大街上,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从南向北走向终点~防洪纪念塔,然后到江堤的台阶上默默地坐上一会儿,或驻足在江堤上向松花江或对岸的太阳岛方向暸望一阵儿……
仿佛只有这样才算逛完中央大街,因为哈尔滨人对春夏秋冬各有所感,春之想、夏之念、秋之思、冬之恋,而母亲河~松花江承载着哈尔滨人民的精神寄托,松花江是哈尔滨人民的依靠与信仰。
自从中央大街被改为步行街后,每天这里的游人如织,而每逢端午节前夜及国庆节前夜的这两天则更是人山人海,仿佛哈尔滨全城的人都涌向了这里。
端午节前夜是提前来踏青,在江边找个好位置看第二天早晨的赛龙舟,有的是来防洪纪念塔码头乘船去江北太阳岛,当然大多数就是来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
国庆节前夜则是来江边近距离观看放焰火。
记得小时侯7年代末那几年,那时家里还住着平房,全市也没多少幢楼房,国庆节晚上江边放焰火时,我和哥哥踩梯子爬上房顶便能看到四五公里外的江边燃放的焰火。
后来长大后,因各种原因一直也未亲临现场观看过国庆焰火,这次洽逢香港回归,听说今年的焰火规模不小。
当我和小妹乘坐的15路公交车临近江边时,才发现这里已经戒严禁止机动车辆通过,我俩只好提前一站下车。
待下车后才发现,街上的行人都在向戒严区域内的防洪纪念塔方向涌去。
有从通江街方向,有从尚志大街方向,也有从新阳路、经纬街方向的人群逐渐向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方向聚拢……
走在人群中,我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踵”。
中央大街街道两旁的路灯杆上已经挂满了五星红旗,各商家门前也都装点了一串串五颜六色的彩灯,让人体会到浓浓的国庆节气氛。
这时从通江街方向、尚志大街方向的人流仍源源不断地通过东风街、红专街、红霞街、中医街、西十二道街至西头道街等侧街涌入中央大街。
就如同一条条支流汇入了主干道,并一同涌向下游方向~防洪纪念塔广场。
此时中央大街那面包石铺就的18米宽的马路已被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塞满,甚至两边各5米宽的人行道上也挤满了人。
主干道、右侧人行道及左侧人行道的一半都是自南向北涌向江边的人流,左侧人行道只留下两三米宽的通道给从江边方向返回的人。
而且越临近江边人越密集,行进速度也慢下来。此时见中间石头道的人群太过拥挤,怕出现危险,便拉小妹到右侧的人行道上。
人行道上的人群稍好一点,但也是将那些叫卖着“气球”、“卡通头饰”及各类小玩具的小商贩们挤到了各商家店门囗的台阶上。
我和小妹被后面拥挤的人群一路簇拥着,来到了防洪纪念塔广场。
放眼望去,这近十万平米的广场上人头攒动、人山人海,而那些早到的人们已经抢先站到纪念塔那罗马式半圆回廊下的临时休息座椅上。
虽然这里距江边还有三四十米距离,但因这儿的地势高,还是有不少人选择留在这儿观看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