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接受采访“上电视”(2 / 2)
下午去香港联通美发中心未见到经理。去车辆蓄牧场与焦总签了2元合同,回公司。
2月21日
上午去河清街长城药烟研究所,下午回家为妹过生日。
2月22日
上午上细胞学,教育学(未上),去药烟研究所签下了2元合同。
下午上完“生物技术”后,回公司取收据,我的名片印出来,名头是《市民生活万事通》见习记者。
2月23日
上午上遗传(王同昌老师,五十岁年纪,身材魁梧,嗓音洪亮)
下午走访了哈粘胶剂厂、周林频谱仪商店、生化制药二厂、哈哈俄式酒店、金桥大酒店。
2月24日
上午未上课。去周林频谱仪驻哈办与王祥林经理签下了5元的合同。又去生化制药二厂,见到了贺厂长。
下午去中国未来医药研究所见到了郭院长。
2月25日
下午去玄驹口服液经销处、友谊宫美国百老汇、金桥大酒店。
晚上在家收看hlj省电视台《电视桥》栏目。采访在《电视桥》的“经济视角栏目”中播出,一共有四分多钟。
先是出现一个秋林广场的远景图,然后是我们散发报纸的场面。
播音员娓娓道出“寒冬时节,哈尔滨街头出现了一桩新鲜事……某公司在街头免费发放报纸……在这桩新鲜事后面还有更新鲜的事~“大学生经商”。
然后便镜头切换,对着戴眼镜的刘河的采访,刘三谈了谈“从干家教到家教商再到现在做广告业务员的经历”。
接下来便是我,看到自己在荧屏中的形象真有些激动,“头型不太好看”、“嗓音也变了”。
更重要的是采访我的几段精彩片段被剪去了很多,但在这四分钟里,我仍然占了一多半。实况釆访摘录如下:
年轻的女记者问:“你是哪个学校的?上几年级?”
“我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九零级的学生。”
“作为大学生,你已经打工几年了?”
“大约有两三年,我从高三毕业就开始打工,先后在基建干过电工,机电专科学校浇过花,在大学期间还开过租书屋,也干过家教,及现在的广告业务员。”
“看来你干的还真不少,那你能不能谈谈你为什么打工吗?”
“我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勤工俭学,其实勤工俭学在美国,在西方的大学中很普遍,有8%以上的学生都在打工。
我国的南方一些大学勤工俭学也很盛行,而我们北方在这一点上就显得很闭塞。”
“那么你勤工俭学除了这经济上的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你的家庭状况怎么样?”
“我家是哈市的,我父亲是一家企业的副厂长,母亲是会计师。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
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再就是我刚才没谈到的第二点原因,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也干过家教及家教商,而现在我之所以选择广告业务员这一职业,我觉得这一职业更锻炼人。
因为干家教只是对社会有一个肤浅的认识了解,只是进入社会的一个小单元~家庭,而干我们这项工作,则上至企业领导,下至平民百姓,能接触到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对整个社会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无疑更能积累社会经验。”
“那你干这份工作,在外打工,能不能耽误学习呢?”
“我想不会的。我现在成绩就很好,因为我深知自己已经占用了大部分业余时间,因此更能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学习。”
“你的父母对你打工怎么看?”
“起初不赞成,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也就自然接受了。我想这也是他们观念的进步吧。”
“那你现在具体负责什么工作?今后上了学,还有时间干吗?”
“我现在是《市民生活万事通》的兼职记者,以后上学我还会抽出部分业余时间干的。因为现在已同十几个客户建立起了联系,我总不能撒手不管了。”
“学校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想大部分人是支持的。因为我目前已经进入大三。而大学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现在我们积累经验就是为了以后进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这次采访本来是广告公司老总找关系,请来这个当时收视率极高的栏目组,为了宣传自己的《事民生活万事通》这种免费发放的新型媒体。
但这毕竟是违规的,只能打擦边球,挖出这个背后大学生打工的素材,而我的个人经历及对这件事的新颖见解,无疑成了这期节目的看点,因为当时大学生打工在我们这个闭塞的北方城市还是有些争议的,哈哈没成想最后竟转变成了我的个人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