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夫醉妇随,这不是有儿子吗?(1 / 2)
这首诗虽然是太子所求,但很明显,睿帝是写出来,送给芸芸众生的。
人生不过匆匆数十年,何尝不是一场注定离别的相聚。那么,大家在相聚的时候就要珍惜眼前人,毕竟这都是缘分注定。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风雨散、飘然何处。”了。
黑山卫系统的人感动了,朝廷中的臣子也感动了。那些几十岁,对人生阅历丰富的老臣更是感动的热泪盈眶。
这是帝王送给臣子的诗词啊!
大家君臣一场,能得到帝王如此的认可和重视,夫复何求?
大隋朝臣的心也别感动了,这睿帝是在说我们君臣一场的缘分来的颇为不易,大家还是要珍惜眼前,为大隋再立新功才好。
李睿这一首送别词,一下收尽了臣子的心。
这让有志为千古一帝的杨佑心动不已,也让坐在座位上,正在给李睿斟酒的杨婵儿羡慕不已。
婵儿的心境非常好。没办法,谁让自己没有这么一个才情和能力。
还好,自己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夫君,这大隋帝国何愁不会万万年?
而且,私下李睿和杨婵儿讨论过,以后这庞大的黑山卫势力和大隋皇室之间的和平相处的问题。
杨婵儿非常佩服李睿,因为李睿居然提出来一个“三权分立”的想法。
让负责军事的李家和杨氏家族和平共处。
历来各家王朝总是几百年就被人推翻,杨婵儿也知道,现在杨佑可以和李复兄弟两人和平相处。
但是,过了几代人以后,不是杨家人想干掉李家,收回军队的管理权利。就是李家人想干掉杨家,自己登基为帝王。
为了杜绝这一现象,李睿引导杨婵儿慢慢的接受“君主立宪”的想法。把皇帝的权利都放下去,让皇帝成为一个象征意义上的符号,那么就没有那么多人想去对付皇家了。
而且,有什么民生问题,有内阁的大人们去负责,就没皇家什么责任了。
那么,皇家就自然可以多传承一些时日了。
当然,此时民智未开,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李睿当时和杨婵儿讨论时也说过,现在自己可以用自己强大的威慑力先把框架搭起来。
反正自己两人一时半会也死不了,以后就多看着点这大隋就是了。
群情汹涌,李睿当然是看懂了。这也确实是意料之外的收获,看来自己这刁买人心的手段已经日臻成熟了。
有意无意之间就能完成这么高难度的举措。
而此时的太子杨佑已经拿着诗词退回到他们兄弟姐妹的区域中去了。
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对今天七夕诗会前三名的诗词做什么评点了,有了李睿这两首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贴合七夕的意境,同时又能收买人心的两首词,其他的诗词还有什么可评点的?
倒不是这四个人的诗词不好,而是急切之中他们拿出来的都是以前写的诗词,没有贴合七夕,没有贴合现在的情形。
这就是格局不够造成的差距。
若是放在其他比试诗词的地方,这四人和李睿都有的一拼,可就是放在今夜,没得比。
回到座位上的王勃长叹一声:“多年不见睿帝出手,没想到才思敏捷不减当年,又增加了一股恢弘大气。把我等拉下的太远了。”
“不错,诗词一道,我只服气睿帝。”杨炯和卢照邻同时说着。看对方和自己居然同时说出一样的话语,两人也是相视一笑,举杯遥祝,然后各自饮尽杯中酒。
今天的皇宫七夕夜宴,有六首足以流传后世的诗词出世,这已经让今天的夜宴足以青史留名了。
因此,在诗词这文人***的重头戏落幕以后,剩下的就是传统的皇家歌舞欣赏了。
不断的有人向李睿和杨婵儿敬酒,也不断的。(下一页更精彩!)
有人向太子敬酒,可是就是没有人向马周敬酒。
因为,今天的马周虽然诗词上并没有落下太多下风,但故意用小聪明让睿帝调整座位,并混入了李睿子女的区域。
就仅仅凭借这一点,就遭到了众多臣子和士子的鄙视。
毕竟,他算是背叛了今天七夕诗会前三名这个团队,直接跑到李睿这家庭子女中去抱大腿去了。
其实,众臣子、士子对马周除了有一点鄙视以外,更多的是羡慕妒忌恨,因为此时,马周正在向李令月敬酒。
当然,马周为了避嫌,是从太子开始敬酒,顺着李睿子女的年纪顺序,一个一个的敬酒,敬下来的。
只是,这敬酒敬到李令月的时候,马周特别的磨蹭了一下时间,就是为了和李令月说上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