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贾诩,诱导出了牛辅的野望(1 / 2)
那团布一层一层的被刘琦撕扯下,就犹如当初他给贾诩送的那封信一样,一旦撕扯开了,并按照里面的话将包裹的布条全部给撕了,再想复原成原状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缣帛上的字迹非常难以模仿,让人防不胜防。
如此不但保证了贾诩对刘琦所言的机密性,更是可以间接的考验出了李铮对刘琦是否忠心。
刘琦将那缣帛撕扯到了最后一层之后,终于见到了贾诩要对他所谏言的话。
贾诩老儿的保命意识却属天下第一,他在信中对刘琦所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府君当日书信,与诩所言,诩时刻醒记于心,杀尽贾某子子孙孙之言,至今不敢相忘。”
刘琦的眉毛轻轻一挑,嘴角挂起了微笑。
接着,他继续往下看……
“诩对博望坡所释之词,皆述于李君,贾诩之心日月可鉴,博望坡争夺辎重实乃贾诩知晓府君真实所需,故谏言牛辅出兵阻止,不然恐府君夺取袁术辎重则必会修好南阳郡望,如此贾诩归楚之时遥遥无期矣。”
刘琦感慨的点了点头,道:“这倒算几句肺腑之言。”说罢,他继续往下看。
“博望坡之战,府君未曾从西凉军手中夺取辎重,实乃万幸,从今日起,诩将不断向牛,张二人谏言相攻南阳郡诸族,皆时南阳郡诸族必争相向府君请援,府君以不变应万变,或援或疏,或战或不战,或离间或联合,诸事皆凭府君一言而决,府君大可安心。”
“好一个或离间或结盟,这老毒物洋洋洒洒的说了这么一大段,就这句话才说到了关键点上,也不愧是他,居然能够想到这一点。”
贾诩剩下的话,对于刘琦来说,大部分都是废话了,他已经没有看下去的必要,不过贾诩既然能够看出刘琦拾掇南阳郡郡望的主要手段,那他也一定会利用牛辅和张济来配合自己。
内外相合,一明一暗,这才是最高明的手段。
刘琦将贾诩给自己的信全部都看了一遍之后,最后将那些缣帛全都都用火焰燃烧,挨条成为灰烬。
然后,便见刘琦扑了扑自己的双手,笑看向下首的李铮,道:“李君辛苦,且回去少歇,待某细细思量贾诩之言后,再做行事。”
李铮拱手施礼,道:“诺。”
“今后与贾诩之间的沟通协作,就全赖李君一个人了,务必不要让旁人知晓我与贾诩的关系。”
“诺!府君放心,李铮舍身亦要保得此事周全。”
……
宛城大火、袁术军尽逃往淮南之后,西凉军占据了宛城!
他们以宛城为中心点,全据了周边的县城,彻底控制了南阳郡北面的广阔地盘。
就在南阳郡诸人以为荆州刘氏会对西凉军的行动作出反击的时候,刘氏却反倒是采取了一种相对消极的态度。
两日后,刘琦居然举兵返回了新野,任凭西凉军在宛城落脚,与他在南阳郡南相庭抗礼。
至此,南阳郡彻底确定了南北对立,两权割据一郡的对峙局面。
在南阳郡站住了根脚之后,牛辅便派人向长安的董卓,输送他从南阳郡世家望族这边掠夺来的大部财货辎重,而剩余的那些,则是他和张济用来中饱私囊。
如今二人也成为了能够割据一方的高官了,所谓天高皇帝远,牛辅和张济感觉日子很是滋润。
但这股滋润的感觉,对于他们二人来说,却是没有维持多久。
长安那边立刻下了军令,让牛辅和张济限期再从南阳郡搜牢一批财货,供应往长安应急。
董卓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么多的财货了,司隶和京兆地区这两年已经算是彻底被他祸害废了,人口不是被杀,就是大批量的流落于南方,昔日繁花似锦的京兆与司隶,没有个十年二十年怕是根本就养不过来。
偏偏董卓要办的事情有很多。
养一个偌大的朝廷,兴建一个巨大的郿邬,再加上建设军队……方方面面都需要财货,都需要钱粮。
其实董卓自己的手里也有钱,也有粮,但这些财货都是他的私人财产,他想将这些私货全都堆积在他所兴建的这座天下第一坞堡……郿邬之中。
所以指望董卓自己拿钱修堡垒,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太不现实。
董卓自己不肯掏钱,那就得让别人掏,而毫无疑问,眼下已经占据了宛城的牛辅和张济,是他最好的出钱口。
不逼他们,董卓又该去逼谁呢?
眼看着董卓送来的书信,牛辅和张济的脸齐齐的都变黑了。
这几天来因为夺下了宛城而洋溢的笑容,此刻完全消失不见,二人脸上的表情变的异常难看。
此刻宛城郡署的府厅之中,暂无旁人,只有他们两位最高统帅以及贾诩一个。
没有外人,张济说话也就相对直了一些。
他很是不满地道:“相国如此逼迫于我等,却是丝毫不为我等考虑,眼下我等刚刚劫掠完南阳郡诸门阀,杀人之数几可逾数万,可谓震动整个南阳,在这节骨眼相国居然还让我们去搜牢……他这是老糊涂了不成?万一荆州军打过来,与南阳郡望内外勾连,我们又当如何自处?”
牛辅一听这话,吓的脸色顿变。
他咬牙切齿地嘶吼了一声:“张中郎将,当着我的面,汝焉敢对相国无礼?莫不是想造反乎?”
张济吓了一跳,他急忙收起了适才的那几分傲气和戾气,冲着牛辅拱手道:“大都护恕罪,末将一时情急而言,绝非本意……只是被相国逼迫太甚而已。”
牛辅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道:“今后还需切记,万勿妄言,今日听到汝之言者天幸是本将,若是换成别人,谁敢保证他不会把这话传往长安,届时相国又岂能饶你?需知,相国也有相国的难处。”
“一定,一定。”张济急忙道。
牛辅长叹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又看向贾诩,问道:“文和,依你之见,我等眼下该当如何?”
贾诩很是随意地道:“中郎将适才不是说了么,相国也有相国的难处,既然相国有难处,那我等身为臣子的,自当要学会为主分忧才是,相国怎么说,咱们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