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债务,老朱背(2 / 2)
他请来了马皇后,叫来了朱标,包括张希孟在内,也都来了,一起盘点。
首先是工厂,这也是朱棣最重要的产业……开平的毛纺织厂,光是各种工人就足有三万之多,每年能产出的呢绒,多达一百五十万匹,而且还在迅速上涨!
虽说毛纺织厂在开平,但是在北平这边,还有印染,裁剪,制衣,这一整条产业链下来,足有十万以上的工人。
除了纺织厂,第二项就是庞大的运输公司,这个规模更加庞大。
内河航运船只,三百艘,海船超过五百艘。
大运河,大沽口,辽东的木材,粮食,药材,矿产,北平的呢绒,牛马牲畜,南方的丝绸、茶叶,南北货物交流,北平的航运公司,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
整个从业人员,居然超过了十五万!
“主公,现在北平的军工生产也相当可观,基本上是应天之外,规模最大的一处了。”张希孟缓缓说道。
北平的军工,那还是张希孟和朱元璋留下的。当初收复北平之后,为了防备北元反扑,在北平周围,留下了很大的规模的军工作坊。
那时候就能生产刀剑,盔甲,火铳,火炮……经过了这么多年,北平又添置了采矿,炼钢,铁器制造,基本上把产业链补全了。
甚至北平还能生产维修纺织机械,有一大批能工巧匠。
所以毫不夸张讲,北平算是大明工业水平最高的地方。
这还不包括北平上百家的屯田公司,以及大批的牧场,林场……除此之外,北平还建成了两座规模庞大的学堂。
北平大学堂,北平师范学堂,这两座学堂加起来,每年能提供超过两千名各种人才。
一路盘算下来,就连朱元璋都暗暗感叹,朱标就更不用说了,他把朱棣放在北平,就是希望四弟能用他的方式,闯出一片天。
现在看来,朱棣不光闯出了一片天,还附送了一座金山,一座银山!
“父皇,四弟有大功于国家啊!真把他从北平弄走,咱们就这么接了北平,我真是于心不忍。”
朱元璋微微沉吟,忍不住道:“说实话,也就是老四那个不顾一切的劲头儿,才能弄出这么大的一份家业,换成你们其他人,谁都不行!但既然事已至此,也就没有别的好说,北平的家业太大了,必须拆开。”
朱元璋一锤定音,北平当真是太大了,也太肥了。
一场粮食大战,就让人看出了北平的实力。
朱棣贡献了三百多万石粮食,超过了朝廷投入弹药的三分之一。
别忘了,这还只是粮食公司初步产出,只要给他们时间,再有几年,必定会暴涨的。
到时候粮食,武器,呢绒,矿产……北平简直要什么有什么。
实力上,简直顶得上半个大明朝了。
“父皇,北平虽然是故元都城,算不得蛮荒之地,可也远不如江南富庶之地,孩儿还是糊涂,为什么四弟那里,能算出这么多钱?可咱们朝廷,却拿不出多少钱!”朱标一脸困惑。
张希孟叹口气道:“这就是北平的成果……也是发展工商的威力所在。中原之地有木材吗?有,船只吗?也有!但是中原这些木材,粮食,船只,都分散在各家各户,根本没法统计。不能纳入朝廷的财赋,产生不了收益,所以就只能放在眼里。似乎是不少,但仔细计算,就没有多少东西可用。”
“可一旦转入了工商模式,以钱财计算。北平组建了数量众多的工厂公司,这些工厂有多少产出,缴纳多少税赋,一目了然。全都可以作为朝廷能支配的力量,这样一来,计算起来,产出就非常高,可支配的财富就数量惊人!”
张希孟总结到这里,突然笑道:“殿下,我也就是粗略一说,这事情胡俨研究很深,计算的非常明白……说实话,宁国公主的眼光不错,这个驸马真的是青年才俊,了不起的人才!”
听到这话,老朱的脸微微一红,确实有点尴尬,他挑选的驸马是个纨绔子弟,女儿看中的丈夫,却是个大有前途的年轻人。他这眼光,连孩子都不如了。
“妹子,回头咱把这个胡俨请到宫里,让咱瞧瞧怎么样?”
马皇后想了想,低声道:“还是去皇家图书馆,让凤丫头和庶宁把胡俨请过来,他们都是一个学堂出来的,凑在一起,能聊得来。咱们俩就去听听课,也熟悉下人家年轻人都想什么……你就别摆九五至尊的架势了,万一把这个好驸马也给吓跑了,可就是咱们的损失了。”
老朱终于点头,“行,听妹子的。咱算是明白了,往后再也不点鸳鸯谱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做马牛!往后把孩子分封出去,他们有本事,打下多大的地盘都是他们的,咱也不操心!”
从不肯服输的朱元璋,终于萌生了放手的意思。
张希孟心里头暗喜,其实过去的官制,不光是左相和右相的问题,真正的核心在于,以前的设计,是为了能让老朱更好执掌朝权。如今老朱愿意放手,愿意约束宗室,新的这一次改革,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主公,北平的资产多,负债也多,你看该怎么办?”
老朱道:“还能怎么办?老四都不在北平了,这个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