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属于梨带雨的梨花雨(2 / 2)
怎么画?
就这么画。
不难。
水墨画在于意境,在于气韵。
想要远处的山,近处的景,归根结底还在墨韵。
点线面的结合,一幅有点小意境的梨花雨就跃然纸上。
放在书画专业的研究生邱玲面前,这幅画技法上是不够看的。
但构图巧妙。
该表达的已经意境都表达了。
配上刚才的词句,很应景。
这就足够了。
结果,他刚画完,高媛就脱口而出,“好丑!”
苏亦不在意,“对于一幅水墨画插图来说,这足够了。”
邱玲肯定,“确实足够了,比很多国画专业的学生都强。”她没在技法上评论苏亦的画作。
没有必要。
天赋这个东西,只要不瞎,都看得到。
技法可以练,然而,技法再好,好到顶峰,那也是一个画匠,不会是一个画家。
只有若隐若现的意境,才是国画该有的追求。
意境、气韵又是形而上学的东西,如何具象化?
众说纷纭。
然而,对于苏亦画作来说,却很简单。
小舟上空悄然伸出的梨树花枝,以及被雨水吹打飘落下梨花瓣,然后伴随着雨滴恰巧覆盖在砚台上的花瓣,就是意境。
更加难得是,苏亦在梨花瓣以及雨滴上做文章了。
这就是一个小意趣。
画作本身,有点小意境,但如果画作流传出去,配上画作背后一个叫梨带雨的女孩,那么附加值就来了。
画作的艺术性来源于情感。
只有画家把情感倾注其中,才叫做艺术品。
不然,就是工艺品。
至少在邱玲看来,一幅完整、有情感、有故事的画作应该具备的元素,这幅即兴画作是达到了。
至于技法,对于有天赋的人来说,只是时间问题。
她的偶像赵孟頫,四十七岁才写出传世行草代表作有《前后赤壁赋》,谁又知道,眼前这个学弟,四十七岁的时候,又是多么的惊才绝艳呢?
所以她望向苏亦,“学弟,取个名字。”
苏亦望向梨带雨,“要不,你来?”
梨带雨摇头,“不要,你来!”
前者是询问,后者是肯定。
于是,苏亦就不退让了,“就叫《梨花雨》吧,很合适。”
噗嗤!
赵磊,“我觉得还是叫《梨带雨》更好!”
“俗!”
高媛跟李韵异口同声。
也不知道,她们是分别评价,还是只是针对赵磊。
但不重要了。
这幅画就叫《梨花雨》,谁让这是专属梨花同学的书画呢。
是属于她的平安夜礼物呢。
她喜欢。
很喜欢。
不仅喜欢这幅画,还喜欢画这幅的人。
于是,对于梨花同学来说。
平安夜的愿望,就提前实现了。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