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4】灾后(4000)(1 / 2)
洪水退了最怕的就是瘟疫,尤其这个年代不注重卫生。
万幸的是这次水灾之前各级领导都很重视,也通知到位,将老百姓和生产队的损失已经降至最低。
他们生产队除了农作物泡在水里,农具、家禽、牲畜全都转移出去了。
只不过房子经这一泡,大面积的垮塌了,都是泥土房子,洪水退了之后,淤泥多的清理不完,到处都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儿。
看着满目疮痍的家园,黑的认不出来的父子仨,妈妈终究还是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她憋屈了太久,也压抑够了,如今父子仨来接他们回家,看着昔日的家园,她到底还是绷不住,哭了。
丁薇踩着吧嗒吧嗒的泥坑,看着被黄泥糊满墙的家——
床、家具、锅碗瓢盆啥都在黄水里浸泡过了,脏兮兮的不说,关键还不知道能不能用了。
冬天的棉被和衣服被爸妈堆放到了房梁的阁楼上,又用塑料布包裹一圈,看起来是没啥事儿,具体什么样儿,打开看看才知道。
院子里的东西被厚厚的泥巴所覆盖,整个就是灾难现场,散发着浓浓的霉味儿。
丁薇摸了摸鼻子,有些无助的看向自己的父母。
“爸妈,这要怎么下手啊?是不是还要撒点生石灰消毒啊!”
爸妈还没反应过来,大哥诧异的回头看她一眼:“你还知道用生石灰消毒?”
“这有啥的嘛,我们在南坡住的时候,墙角旮旯不都撒的白色的粉子,我问了他们,他们说这可以消毒,还有草木灰也可以,咱也不知道啥是消毒,听说消毒之后人就不容易生病了,是这样吗哥?”
丁建国朝父母点头:“是这样没错,不过草木灰有点困难,柴火都泡了,点不着,咱们做饭都是个问题,生石灰遇水之后能产生大量的热,可以杀死水灾之后的一切残留病菌,妈,咱家的锅碗瓢盆用开水煮着消杀就可以。”
哥哥到底是他们当中文化程度最高的,加上在堤坝上驻守这些日子,也学到了不少的注意事项。
洪水里什么脏东西都有,泥土、垃圾、动物腐烂的尸体以及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病菌,稍不注意,都有可能感染。
有一位战士就是被生锈的铁丝划破了手臂,没有及时消毒,更没有打破伤风的针,结果人就没了。
一想到那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战士就这么死了,丁建国心里非常难受,也正因为这次抢险救灾,让丁建国心里对这些当兵的心生敬佩之心,他甚至不止一次的对丁振龙说。
“爸,等我初中毕业,我就去当兵吧?”
高中已经停课,他今年十四岁,初中毕业十七八岁,正是当兵的好时候。
可是,不管在什么时候,当兵都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首先是名额问题,其次是体检,最后还要经过政审,只有这三方面全部合格,才能光荣的穿上军装,戴上大红花,坐上军绿色的大卡车前往遥远的军区。
当丁建国再次提起当兵的事儿时,妈妈先是一愣,然后看向自己的丈夫:“你答应他了?”
爸爸目光深远的抬头看了眼路边的那棵大槐树,砸吧了下嘴,叹息一声。
“那些孩子们不容易啊,年纪轻轻就牺牲了,儿子在这次抢险过程中,看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他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当父母的,无权干涉,由着他去吧!”
“可是,这太危险了,我不同意,”
正因为有牺牲,妈妈害怕,害怕失去儿子,红着眼睛摇头拒绝。
“妈,别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吗?他们是为了保护我们才牺牲的,我是男子汉,真正的男子汉,又怎么能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份安全感?妈,我要参军,不管您答不答应,到时候我都会报名的。”
丁建国说完,并不打算等待母亲回应什么,转身拿着铁锨开始清理院子里的淤泥,老二丁建设见状,上前安抚母亲。
“妈,我哥的命,其实是一位小战士给救回来的,可是那位战士,却被管涌吸走了,到现在还没找到,妈,我哥心里难受,这是一命换一命啊!”
丁建设说这话的时候,仿佛想到了那天的情形,眼睛一下子就憋红落泪了,赵青青瞪大眼睛看着他们父子俩。
“怎么回事?你们把话说清楚!”
爸爸叹息一声,显然不想回忆,丁建设被妈妈盯得有些头皮发麻,只能硬着头皮将事情原委说清楚。
原来,是大哥发现了管涌,找来了三名战士,但明显管涌口子太大,他们让大哥去叫人,等叫人回来帮忙时,不小心滑了一下,旁边的小战士眼疾手快的拉了他一把,却被惯性甩到了河里,当时正在堵的管涌口子一下子把他吸了进去,他们甚至没来得及反应,人就消失在了浑浊的河水中。
“大哥当时都吓傻了,好几天不吃不喝,要不是我们俩强行灌水灌吃的,他怕是要自责死了。”
丁薇这才明白哪里不对劲,大哥自打见了他们,就没露出过笑容,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原来,他承受着这样巨大的压力。
妈妈声音一下子颤抖起来,“那位战士,真的没有找回来?”
爸爸眼睛酸涩,声音哽咽:“怕是要等到堤外的水彻底退下去,能从淤泥里,找到那孩子吧?”
妈妈的眼泪一下就止不住了:“可以找得到那战士的家人吗?他救了我的儿子,我们该报答他的。”
爸爸摇头,“部队不说,我们问了,人家就是不说,还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换做任何一位战士,都会这么做的,所以老大想当兵了,我觉得也应该去,你,”
“我答应,我答应他,就是把咱儿子都送去当兵,我也愿意,”
妈妈哭了,这次洪灾,她见惯了太多人性自私的一面,却感受不到堤坝上这些最可爱的人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如今听丈夫和儿子这么一说,她还有什么理由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