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 / 1)
阎埠贵没想到贾东旭这么犀利,转移话题道:“做这么香的肉菜,傻柱有啥好事?让傻柱跟我们分享分享。”要没硬菜不知道你愿意分享傻柱的故事,一看傻柱的脸就像写满故事。也不是贾东旭请客,他不好怼阎埠贵。
“傻柱!做啥菜这么香,哟呵~这大肘子,”阎埠贵看到桌上一盘肘子,差点没把舌头咬了。看着菜都没移动眼神就走进屋,“傻柱!三大爷那还有一瓶好酒,晚上咱爷俩喝点”,傻柱还在炒菜,不想跟他多说:“今天不行,有事,你回去吧,改天有机会我们在喝。”对三大爷兑了水的酒,他一点兴趣没有。
阎埠贵一点走的意思没有,这硬菜不薅顿饭,他都觉得对不起他阎算盘称号。傻柱又端盘炒好的菜过来,阎埠贵一看“霍!好家伙,麻辣兔肉。”这傻柱不过日子了?吃这么好。傻柱看阎埠贵还走的意思,直接就开始撵人了,推着阎埠贵往外走,“真不好意思,今天有事,留不了你。”阎埠贵一直自称自己是文化人士,看傻柱这么赶人,也不好在厚脸皮赖下去。悻悻的走了,走的时候还嘀嘀咕咕的说傻柱不懂事。
贾东旭看阎埠贵走了,来到傻柱家,说道:“你把阎算盘给赶走了,他不得记恨你。”“我又没请他进来,他记恨我干什么?”傻柱就是这么混不吝。“你先坐着,锅里是麻婆豆腐,在炒个西红柿鸡蛋就行活,马上就好。”傻柱这是有啥好事,下这么大功夫请我?我跟傻柱有这么好的交情吗?不是对我有啥企图吧?
这时雨水蹦跳的跑进来,“哥!你做啥好吃的,这么香。东旭哥也在啊。”傻柱看了一眼何雨水,说:“你那份我给你留出来了,你端房间去吃,我跟东旭哥喝酒说点事,你去把秦姐叫你屋,你俩一起吃。”“好吧!”
傻柱你贼心不死,连我媳妇那份你都有准备?傻柱落座后,贾东旭给他倒上酒,问道:“你先把为什么请我说清楚?不然你这酒我有点不敢喝啊。”“东旭哥,我爸来信了,他在保城已经跟白寡妇结婚了,工作也找好了,等稳定点就回来看看雨水。感谢你帮我之前出主意,让我爹没偷着咯,让我和雨水没有失去爹,我进你一杯。”原来是这事,那我就放心了。难怪赶阎埠贵这么坚决,这事傻柱不能让外人知道。胡吃海塞后,舒了口气,吃肉感觉就是舒坦。
酒足饭饱,秦淮茹走进来帮忙收拾,看着忙碌的秦淮茹,那身段,连干活都这么撩人。贾东旭看一眼傻柱,感觉傻柱看秦淮茹的眼神不对。心里叹了气,傻柱没结婚前,尽量让秦淮茹别跟傻柱多接触,这要陷阱去了,我也不能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拎着打包的硬菜回家,贾张氏早就饿到不行,狼吐虎咽的。没油水的年代,虽说贾张氏吃相难看,但也是自己没本事挣钱,没钱改善家里的生活。贾东旭觉得自己要努努力,不求过的多富有,起码让家里吃喝不愁,想着以后在多几个孩子,贾东旭有点犯愁。参加高考的事得提上日程。
既然想好走高考这条路,提级已经不重要了,以后秦淮茹顶班是从学徒工算起。接下来的日子,贾东旭去图书馆借来高考的书籍,开启了上班时间摸鱼休息,下班刻苦复习的生活状态。秦淮茹听到老公说要去考大学当干部,心里美滋滋的,她喜欢看到贾东旭上进,把贾东旭伺候的那叫一个美。
时间过了一个多月到年底了,还有五天就关响准备过年了。易中海终于发现不对劲,以前常围着自己的贾东旭,上班时间经常心不在焉的,得过且过的,也不来找自己提高技能。前两天举行的技能升级考核,贾东旭以身体状态不好拒绝了,经常看到贾东旭顶两黑眼圈上班,下班回家后就见不到人。易中海开始还以为是贾东旭娶了新媳妇,年轻小伙子火力旺,天天想着跟漂亮媳妇做那事,所以没太在意。等媳妇怀上了,他自然就消停了。
贾东旭复习开始就跟贾张氏和秦淮茹下了封口令,没考上之前谁都不能外说,秦淮茹他放心,剧中有名的心机婊,想套她话难。再三叮嘱的是贾张氏,有名猪队友成员,最后贾东旭说当上干部每月给她提高到五块,她就发誓绝对不会往外说。对贾张氏来说,不用干活,洗衣做饭有人伺候,每月还有钱拿,她躺平的日子过得很舒心。
这几天易中海一直在观察贾东旭,没发现他做什么出格的事,就是不上进,上班基本都在磨洋工。下班后不跟工友交流,也不会跟院里的同年人交流,工友相约他去玩,他也不去,好像除了守着媳妇,没朋友了。这媳妇的事,他不好跟贾东旭说,他准备让贾张氏去紧紧秦淮茹的螺丝,在教育教育贾东旭要他上进点。他的印象中,贾东旭很孝顺,贾张氏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就是基于这点,他才觉得贾东旭没毛病,可以做为养老培养对象。
易中海走到贾张氏跟前,“老嫂子,有个事给你说说。”院里的人都怕贾张氏的撒泼无赖和霸道,贾张氏唯一忌讳的人就是易中海。儿子厂里要靠他,管理四合院的一大爷,老贾去世后,没少给贾家帮助。“你说,我听着。”面对一大爷易中海,她态度还是很端正。“淮茹没在家吧?”你好好的问我儿媳妇是啥意思?贾张氏面色一沉。易中海一看知道她误会了,赶紧到:“我是想跟你说话,怕她听到。”
“哦,她出去买东西去了。”
“老嫂子,最近感觉东旭有点不对劲,上班没个精神,又不上进。本来争气点,前次他参加考核应该可以提一级的,你的管管他。秦淮茹你也要教育,不能栓着男人,得知道让男人出去上进挣钱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