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得加钱!(1 / 2)
第241章 得加钱!
中唐四大才女里面,便有李冶的身影。
如今看到了,也算是名不虚传。
但颜季明只是多看了她几眼,便将目光转移到了“公审”的场地。
就算是在他下旨将犯官们的家属带下去后,在场受审的人依旧很多。
他们面露绝望,有些人这时候却像是豁出去一般,破口大骂天子无道,很快就被站在一旁的士卒用刀柄砸了几下,直接砸昏了过去。
外面围观的人挤得水泄不通,颜季明早就料想到,自己一次性下令诛杀这么多犯法的官吏,不光是在今天,就算是后世,也会留下浓墨一笔。
只不过对于其中的褒贬,他问心无愧。
刑部官员登上高台,大声宣读起每个人的罪名,每个念出来的名字,都能引起周围一片震耳欲聋的吼声。
唾骂的声音不绝于耳,石子和烂菜叶被砸向了跪在场地里的犯官们。
颜季明心平气和地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是没有今日,以后明知故犯的官吏,将会越来越多,
每个人都想着,我只是贪一点,相比于偌大国家,我贪的这点又算得了什么?
但是,须知勿以恶小而为之,贪一贯钱是贪,贪一个铜钱也是贪,身为官吏,本就不应该起这种念头。”
段秀实沉默片刻,他摇摇头:“臣已经知陛下苦衷,但...陛下何不假手他人,何苦要自己沾手此事,却也是平白污了名声。”
“因为朕根本就不需要天下人爱我,”
他冷冷道,
“朕只要天下敬畏我,我说什么,他们就得做什么,因为,朕一定是对的。”
不用他多说,段秀实联想到天子从无到有,等于是一路白手起家,短短两年时间,虽然其中也是借着叛军和大唐动荡的时机,才侥幸得了天下,但也不可否认他的本事。
时机总是有的,但能握住时机并化为己用的,本就是人中龙凤。
这样的心态,或许就是一个天子该有的样子,
但,假如你错了呢?
段秀实沉默不语。
至少,但今天为止,这位年轻天子错的次数好像极少。
李冶坐在他们身后,听完颜季明的这番话,呆呆看着他的背影。
她对颜季明并不陌生。
在此之前,她所接触到的只有道观、经书、与世无争的生活。
战火烧到长安的时候,她和其他人一眼提心吊胆,但最终玉真观还是幸免于难,只是那短短日子里对叛军和死亡的畏惧,足以成为她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天雄军收复长安的那一日,占据长安的叛军或死或降,天雄军铁骑列队走在街上,接受着百姓的欢呼和感激。
他年轻,英武,虽然面容疲惫,但还是语气温和,让将士们分出粮食接济城中的饥民。
人们欢呼魏王的名字。
也正是他,在叛军兵力依旧庞大的时候,引兵收复了长安。
当然,堪称绞肉机一样的咸阳之战,更多的只流传于将士们的口中。
甚至说出来的时候,有许多人不屑一顾。
“那又算得上什么?魏王可是收复了长安!”
新朝越伟大,前朝就越腐朽。
李冶也清楚他们为什么对魏王如此狂热。
因为在魏军入城的那一日,她也站在街头,像个普通女子一样喜极而泣,看着将士们列队而过,对着他们簇拥的那个年轻人,高呼魏王千岁。
最后,思绪中断,那个面容疲惫却依旧和善可亲的青年,变为了眼前穿着龙袍,一言可决定无数人生死的大魏天子。
他变了吗?
李冶心里有一个声音忽然响起。
但就在刚才,他甚至不假思索,亲口允诺了她的乞求。
至少,除了犯罪的父亲,她剩下的家人得以活了下来。
段秀实沉默不语,随着一个个犯官或是被推出去就地处决,或是被下令流放,他没察觉到,自己的内心居然轻松了许多。
谁会去怜惜一个贪官?
他没有生活所迫,家里没有人挨饿,拥有超过大部分人的地位,享受着超过大部分人的权力,代表了朝廷的脸面。
他凭什么要贪呢?
但就算如此,一次性杀了和流放这么多官员,接下来天子只会面临两种局面。
朝堂彻底变成他的一言堂,百官清楚天子的决心,不得不后退一步,让他乾纲独断,这不利于政治上的清明。
就算是太宗,也还有魏征等人敢于直谏。
一个可以在朝堂上随心所欲的天子,就算再年轻、再有才华,迟早也会走歪了路。
君不见当年的杨广,他年轻的时候,谁不认为他年轻有为?
但结果是,
隋朝,二世而亡。
好在,天子至少还愿意听劝。
“司农卿。”
颜季明头也不回地唤了一声。
“臣在。”
“朕问你,你可知道为何朕要建立长安商行?”
司农卿,管的大多是农桑方面的事,但段秀实本身射猎极广,略作沉思后,回答道:“与吐蕃等国互开边市,一可为朝廷增收,二来,也好用其他手段笼络住他们,譬如现今发行的‘大魏宝钞’。”
倘若吐蕃这时候敢大举进犯,只需要天子一道旨意,长安商行拒绝用钱粮商品交换胡商手中的“大魏宝钞”,后者也不过只是一堆废弃的鹿皮罢了。
都知道商贾有利可图,不少吐蕃的大贵族,现在都将手伸进了边市贸易,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牛羊钱粮。
一旦开战,这些人全都会血本无归,也就会间接成为朝廷阻止边境大规模冲突的帮手。
等到时间再久一些,其中部分人甚至可以被朝廷发展为眼线,帮忙私底下传递情报消息。
段秀实稍经提点,就清楚了天子为什么如此愤怒。
长安商行所牵涉到的官吏,不仅仅是在“虚假注册”和“冒领钱粮”两项上犯了事,只怕是越伸手胆子就越大,渐渐地把手伸到了更多地方。
试想,一项可以增加国库收入、缓和边关冲突、甚至能无形分化敌国的良政,还没开始施行多久,就先被内部人蛀出了一个个大洞。
天子为此事,兴许已经操劳了许久,骤然闻之,如何能不愤怒?
......
长安那边杀的人头滚滚,但吐蕃国内,则已经是烽火遍地。
羊同的后裔受大魏天子册封为西郡王,收到了一批兵甲粮草的支援,在沈青的催促下,立刻开始了自己的“复国大计”。
在他之前,吐蕃国内的情况并不能算是太平,新赞普是靠着权臣的拥立才得以继位,缺少经验,如今他要面对的敌人不仅是国内的分裂者,还有吐谷浑。
大魏私下派出使者,允诺会派兵支持吐谷浑复国,但前提是要求后者先行出兵,帮助西郡王的兵马,并且在魏军出动之前严密封锁消息。
对此的解释是,魏军一旦出动,就必须起到定鼎全局的作用,倘若吐蕃提早做了准备,那就没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