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 针锋相对(1 / 1)
翟让点了点头,说道:“好的,右军步军就这样由我来负责。”
李密继续一指敌军的中军部队,说道:“他们的中军会是攻击的重点,敌军的右翼骑兵冲击之后,一旦我军的阵形松动,这些重装跳荡兵则会一拥而上,直冲我军中军,一旦前军松动,后面的朔方骑兵则会全面压上,直冲我中军主营,而那一万铁骑,则是作为决胜力量使用,所以说敌军真正的杀招,是在中央,而非右军的关陇部队。”
李密对王伯当说道:“三郎,你率一万强弩手突前,记住,鼓声未作的话,只许射击,既不许转向,也不许前进,更不许后退,敌军的骑兵一时不会冲上,只要用强弓硬弩射住阵脚即可,重装跳荡兵跑的慢,不用担心他们会冲到眼前!”
王伯当大声道:“诺!”
李密微微一笑,说道:“中军的一万强弩手之后,列千面大鼓,由我的卫队两千人鸣鼓,决战之时,一举冲之!”
所有人都吃惊地睁大了眼睛,王伯当直接失声道:“魏公,这,这怎么可以呢?中军只排弓箭手和大鼓?那万一敌军直接骑兵冲击怎么办?”
李密哈哈一笑:“我军能这么容易让敌军看清我们的所有部署吗?三郎,你的弓箭手后队,都直接在阵后放烟,让敌军看不清我军虚实,多布旗鼓,让敌军以为,我们的主力就在中间。”
裴仁基有些听明白了,叹道:“魏公,你的意思是,我们的攻击主力放在左侧?段达的东都兵马这一侧?可是,可是我军的三万骑兵,又怎么可能在这样狭窄的空间冲击呢?这左边可是洛水啊,我军骑兵完全无法迂回,这,这不符合兵法呀。”
李密冷笑道:“兵法上是不可以,但是所谓兵法,也不过是临机应变之道,要审时度势,运用一心。隋军就是以为我军的骑兵无法从左侧包抄,迂回,所以就留下了战斗力最弱的东都部队,在这里摆开防守的阵型,想要稳定左翼,然后右翼率先进攻,打乱我军阵型后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法!”
翟弘勾了勾嘴角,一指那盔明甲亮的东都兵马,说道:“战斗力最弱?不是吧,魏公,这些东都部队的装备精良,是所有当面隋军中最好的,怎么能说弱呢?”
李密摇了摇头,说道:“军队的战斗力,最主要的是来源于战斗的意志,而不是装备的好坏,当前的隋军三军,以其中军的王辩,杨威,韦霁这些各路援军的斗志最高,而右军的关陇部队,和我们交战过几次,互有胜负,他们想建功立业,但也知道我们的实力,所以不是那么地战意强烈。”
“至于东都兵马,在我们的打击下,屡战屡败,已成惊弓之鸟,别看刚刚在王世充的指挥下胜了一阵,但段达和刘长恭所部一直是缩在二线的,今天出阵决战,身为主帅的段达,居然不在中军,而是跑到左军这里沿河摆下防守阵形,显然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身为一军主帅,都是这样想赢怕输,更不用说那些普通士兵了,他们的前排只有长槊,而少弓箭,也无车阵拒马这些防御工整,更无骑兵反突击,只要我军集中铁骑部队,一个冲锋,就可以冲垮他们的阵线!”
“段达毕竟是主帅,他的大旗是帅旗,他和中军之间还隔着独孤武都的河阳军,这支杂牌军装备和斗志都很一般,顺风时跟在后面捡漏尚可,要是战败之时,想指望他们支援友军,力挽狂澜,那是做梦。”
“相反,这支部队还会挡住中军的朔方骑兵和一万铁甲重骑兵的救援方向,段达自以为精明,可是我就是要出奇不意,放精兵于左翼,一举将其击溃。”
“裴柱国,单将军,程将军,秦将军,罗将军,麻烦你们的铁骑主力两万人,还有我的内马军八千,轮番冲击,直攻段达的正面,一旦冲垮敌军前阵,则兵分两路,一路向左把刘长恭所部驱入洛水,一路向右把独孤武都的河阳部队压往敌中军,而后续部队则从打开的缺口,直冲段达的帅旗,只要段达的帅旗一倒,则大势已定!”
程咬金摸了摸脑袋,说道:“魏公,你的中军,真的只列强弩和弓箭手,连一点骑兵也不留吗?万一敌军孤注一掷,不去救援崩溃的左军,而是直冲你这里,那可如何是好?”
李密哈哈一笑,摆了摆手:“如果是王老邪在对面,我还真要怕他来这一招,但是现在的主帅是段达,如果他的帅旗给冲倒,那所有的隋军都会陷入混乱,即使是王辩和杨威,也没办法再指挥骑兵强冲。”
“就算他们下令冲击,前军的军心已乱,只会以为本方战败,四散而逃,哪还顾得上冲击我军中军呢?再说了,要是敌军真的冲过来,我军前线的弓箭手和布下的拒马,鹿角都无法抵挡,就算多个几千骑兵,又怎么能防住对方破阵铁阵的冲击呢!”
众多瓦岗将领都点了点头,齐声说道:“魏公高见,我等叹服,一切按魏公的布置行事。”
翟让眨了眨眼睛,说道:“魏公,你毕竟是三军主帅,非同小可,留在中军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一点,要不你还是转移到左军的骑兵之后,在后面看得清楚,而如果你要是担心敌军会看出我们的突击方向,可以把你的大旗立在中军,而自己转到左军,这样万无一失。”
李密摇了摇头,脸上透出一丝坚定:“此事不可,将士们可不知道我李密在哪里,他们只会看帅旗在哪里,我如果不在中军,就看不到全面的战况,也无法控制突击的时间,这一回,我李密人和大旗,都在中军,大家要奋勇向前,一旦听到千面大鼓同时轰鸣之时,即是我军全军突击的命令,击垮隋军,夺回回洛,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