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爵位(一)(1 / 2)
重修大明律已经展开了,但是想有一部好的法律不单单需要许多专业的人才,还要有各行各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制订出一部适合当前社会的法律,制定新的大明律是在大理寺进行的。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才,虽然现在大明还没有专业的法律人才,但是因为有法家的人参与再加上朱舜在一旁不时地给一些意见,制定起来还是很快的。
庙堂上的事情似乎与百姓们没有关系,此时他们正在忙着秋收。
今年其他天灾没遇到,反而是旱情加重了许多,但是已经投入使用的水利灌溉设施,让今年的旱情对于粮食的收成影响不大。
“黑蛋,今年你家的庄稼不错啊,看样子要比其他人家多一成的收获。”
“那可不是,老汉种了一辈子的庄稼还从来没有见过能把庄稼种的这么好的,啧啧。看这玉蜀黍多大。”
“老叔说笑了,我哪敢和您老比,您是老把式了,我还要向您老多学学。”
“那可不行,这些都是新庄稼,我知道的还没你多,等的空了你要向大家传授一下经验。”
这几年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北方百姓的种植结构,从以前比较单一的小麦、谷子、大豆等本土的传统作物,发展到现在玉米、红薯、土豆等外来的经济作物,从以前的单一种植,到现在套种结合,不仅增加了粮食的多样性,也增加了百姓们的收入。
但是能发展到现在,还多亏朱舜以前的出身,要不然就算有那么多的粮食作物,也不知道该什么时间种植,什么时间收获。
以前看小说时感觉主人公在发展外来物种的种植时挺简单的,但是真正来到这个时代,朱舜才知道,其实很麻烦,光一个种植时间就能难倒无数人,别看宋应星算是农家的,但是有些作物在南方种植时没问题,但是一来到北方,种植时间不对,根本就不会有收获。
就拿玉米来说,说起来有两季,一是春玉米,二就是晚玉米,但是真正说起来一块地只可以种一季,要么是春季,要么是晚季,要想两季都种,除非是两块地。
特别是晚玉米,种植时间稍微不对,一年就白忙活了。
“有啥经验,这些东西以前咱们见都没见过,要不是农技站的人,咱们根本别想种植成功,看看癞头家里的玉蜀黍,就因为差几天,到现在还没见放梢,唉,今年白忙活了。”
天气一冷,玉米的授粉就成了大问题,百姓们虽然不明白具体原因,但是他们知道这样的天气玉米还没放梢,就再也不会结出玉米棒子了。
“怪得了谁,一个懒汉,净想好事,要不是咱们村长,癞头家的地早就撂荒了。”
“就你废话多,赶紧干活,这些玉蜀黍杆到时候有人会来收,趁着还是青的,赶紧砍下来,过几天变成干的了,就不好卖了。”
农家人能多一点收入就多一点收入,特别是庄稼汉子在秋收的时候那就是抢时间,哪有时间像村妇一样闲聊?
“当家的,回家吃饭了。”
干活的时间总感觉过得很快,刚刚安静下来没多久,就听见远远地传来喊声。
“唉,一会就回。”
玉米地里也不知道是谁长长的应了一声,惹得周围正在干活的人哈
(本章未完,请翻页
哈大笑。
“臭小子,那是你婶子,这声你都敢应?”
“哈哈,这小子八九是看上他婶子了。”
“滚犊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笑声骂声一片,让这片大地上充满欢声笑语。
“你们不吃饭吗?”
黑蛋大声的问着其他人。
“吃啊,家里的婆娘还没送来呢?”
“哈哈,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以前哪能一天三顿干饭?一天两顿还是清汤寡水的,日子比张地主家还要好,简直不敢想象。”
村里的人对于以前的事情可是记忆深刻,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老百姓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那是,要不是信王爷有神仙手段,哪能有现在好日子,对了,叔,你家今天啥饭?”
“鳖犊子玩意儿,现在知道叫老子叔了?”
那人听见这个声音骂骂咧咧的说道,顿时一片哄笑声又传了出来。
“爹,爹,我错了,再也不敢了,……”
不理会表亲的话语,只见一个汉子扛着一袋玉米向着外面走去。
“当家的,赶紧歇歇,先喝口水,我加了糖的。”
一名妇人看见汉子,就赶紧说道,同时也把一碗糖水端到了汉子面前。
“这真是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