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兵发西川(1 / 2)
神武六年六月初三,陆渊领军抵达西川郡渝中府。
到达之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领兵开战,而是查阅了一下西川郡的内政情况。
经过数年发展,尤其是战后难得的和平,楚国各地都迎来了一波新生婴儿潮,西川郡也不例外。
前越弘道九年时,那个时候还是长沙国,陆渊对全国人口进行了一次统计。
那时西川郡就有十六万户,八十三万口。
这些年经过休养生息,户数方面没太大增长,依旧是十六万。但人口却已经增长到了八十八万,其中大多都是新生儿。
这种人口的迅速增长,如今还在持续当中,继续维持下去的话,顶多十五年,现今西川郡三府的人口就会破百万。
对此,陆渊颇感欣慰。
对于楚国来说,开拓新的领土重要,但增加人口更重要。
因为开拓一份新的领土,它所能获得的气运是固定的,属于一次性给予,给了之后,不会再继续增加。
但领地上的人口,同样能给予气运。
而人口越多,给予的气运就越多。
如今西川境内,新生儿不断降生,人口以一种高速的状态增加着。
未来等这些新生儿长大,不,甚至他们降生的那一刻,就已经给楚国提供了气运。
而等他们长大之后,能提供的气运还会更多。而且长大之后的新生儿,同样也能继续繁衍下去。
如此绵绵不绝,日益增长。
可以想见的未来,陆渊能获得的气运将会更多,通过这些更多的气运撬动的灵气份额,也将更多。
在这场末法之世的灵气争夺上,他已经占据了自己牢牢的一个份额,并且迅速的将这个份额扩大着。
看完了西川郡本地的人口自然增长后,陆渊又看向了另一个人口统计名单。
自从去年六月南诏军奇袭西川国后,西川国本地的民众,就不断的开始向周边逃亡。
他们逃亡的方向并不多,选择更是只有两个,要么是北边的汉中国,要么是东边的楚国。
而两个选择之中,又以楚国最为吸引人。
因为汉中国弱小,跟他们西川国比起来,并没半点优势。
西川国都被那些敌人攻破了,汉中国北边还要应付周国,南边再来一个西川国,其中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很多稍有见识,控制了大量资源人口的流民,如那些士绅豪强或者江湖人,都知道逃到汉中国,前景堪忧。
跑到汉中国,或许可以获得一时之安宁,但等周国南下,或者南诏军追过来,该危险的一样危险。
但楚国就不同了。
这是一个据拥四郡、雄兵数十万的大国,尤其在西川郡内,还屯驻了十数万大军。
跑到这样一个地方,不论是安全,还是未来的发展前景,都远强过汉中国。
能做一个大国的子民,总好过做一个小国的子民。
…
所以该怎么选,其实很多人心中都有数。
于是在南诏军肆虐的期间,凡是有条件的流民,都选择往楚国跑。
光是去年神武五年的后半年期间,楚国就陆续接收了差不多十万西川国的民众。
得到了今年,随着南诏军的暴行越发过分,逃亡的民众变得更多。
仅仅是今年前两个月,西川郡就又接收了超过七万的流民。
不过到了三月起,那些南诏军也察觉到了西川郡民众大量逃亡的事情。
所以开始了前面提到过的,在通往西川郡的各处要道上设卡,用来拦截封堵逃亡民众。
几个月封锁下来,大量民众被拦截,其中相当一部分被虐杀。
但南诏军的数量毕竟有限,西川郡与西川国接壤的地方足有三府,对方不可能全拦得住。
所以这几月下来,陆陆续续也有五万多西川民众,逃到了西川郡。
自从今年初,定下西征大长和,北逐南诏军的战略之后,陆渊就已经决定收复西川国。
西川国有半郡五府之地,域广两千四百里,地盘不算小了。
而如今这么大一块地盘,经过南诏军的祸祸,还有大量流民的逃亡,人口流失严重。
初步预计,领内全部人口加起来,已经不超过三十万,平均一府五六万人,一个惨字都无法形容了。
这么点人口,别说开发新收复的西川郡了,就是维持当地的官府统治,都是够呛。
所以往西川郡移民,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因此今年以来,这前后收容的差不多十三万流民,陆渊并没有像以往那样,送往黔中郡。
而是留了下来,临时安置在渝中府这边。
打算等赶走了南诏军,就将能重新发回原籍,作为当地人口充实地方。
不过即便将这十三万流民送回去,对于西川西面五府之地来说,依旧是太少了,远远不够。
因此从楚国本土三郡,向西川郡西面五府移民,很快也将成为国内又一个大移民工程。
不过移民西川郡,所面临的困难和阻力,比起移民黔中郡,就大大少了很多了。
毕竟作为此前金陵历代王朝经营已久的熟土,西川郡的富庶,那可是天下闻名的。
西川郡锦官城,更是如洞庭郡巴陵城、襄阳郡襄阳城等等城池,一起位列天下名都的雄城。
这么一个富庶肥沃的地方,对于楚国内缺地少地、想要博个机会的人来说,诱惑力可是相当之大的。
移民黔中郡那种穷山恶水,只要不是被逼到了绝路,没几个人会去。
但换做了西川郡,那报名的人就相当多了。
不说别处,就说眼下的西川郡东三府,在人口逐渐增长到八十八万之后,对地方上来说,已经相当拥挤了。
毕竟这边是山区,能够开垦的农田并不多,田亩产量也远远比不上那些富庶地方。
…
这三府之地,能养活的人口是有极限的。
只靠本地的粮食产量,养活百万人,就是极限了,而且这个极限,还是建立在地方民众生活相当拮据的情况下。
如今虽然距离这个极限,还有段距离。
但生活的压力,却已经在一些地方显露出来了。
很多底层少地民众,已经不得不放弃耕种,选择入城做工,以此补贴家业。
但这么一片山区,没有成型手工业,城内又能养活多少人口?
随着入城做工的人变多,各个岗位竞争的人也多,变相拉低的工价,使得做工也赚不了多少钱,顶多能让全家温饱而已。
而且这个温饱线,也随着人口的增长,在慢慢降低着。
可以预见,如果不进行产业改革,引进更多能带来经济价值的手工业,那么这东三府之地,百姓越活越穷是肯定的了。
不过该怎么改革,要不要改革,这些都是地方官员和朝堂大臣的事,陆渊并没有闲工夫去管这些,他也不擅长这个。
他只知道一点。
东三府的西川郡百姓,已经初步感到了生活压力,有较大的移民意愿。
“也不需要多,三府内八十八万百姓,迁走个二十来万就可以了。
这样最后剩下来的人口,平均一府二十多万,每家每户都能分到足够农田,地方出产的粮食和生活状况,也将大为改善。
最后在襄阳郡和洞庭郡那边,各自迁移个一二十万人,一起凑足六十万人。
再加上停留在渝中府的这些流民,还有西川国境内剩下的人,也有个百万之数了。
有这些人,足够支撑起对西川郡西五府的开发了。”
陆渊心中做好了规划。
……
有了决定之后,陆渊也不耽搁,立刻写下圣旨,传回国内,让崔长青等大臣进行筹备,进行先期的移民工作。
这次他统兵二十万,其中精锐战兵过十万,以此雄师,驱逐区区十万的南诏军,根本不在话下。
甚至别说驱逐了,把这些人全都留下来,也并非难事。
至于那位南诏军的大皇子,一个才晋先天的家伙,陆渊让一只手,都能轻松打败对方。
这次不让他寻到机会,也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