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开国准备(1 / 2)
阳山府城。
界面上行人匆匆,地面铺就的石砖地板上,沟壑间依稀可见暗褐色的血垢。
街道巷口处,时不时能看到一队队披坚执锐的士兵,在城内各处巡视着。
城中那些百姓,看到这些士兵,下意识的就躲避了起来。
孙思文骑马从街上走过,身后跟着十几个随从,看着这一幕萧条景色,心中生出无尽感慨。
阳山府在洞庭郡诸府之中,原本也算是富裕之府了。
该府地接南海郡,又与豫章郡相连,乃三郡通衢之所,向来商旅繁茂,人烟如流。
鼎盛之时,阳山府更是号称六万户,有三十万口人,乃是实打实的大府。
如今被苗贼攻陷不过两年,府城却已破败如此。
‘可现在的阳山府府,别说六万户了,怕是连三万户都没了吧。’
孙思文一边看着街上面黄肌瘦的百姓,一边心中忍不住想着。
苗人初反之时,便曾经大肆杀戮于当地越人百姓,以劫掠财富女子。
那场浩劫,整个洞庭郡的百姓,死者就以十万计。
而苗人起兵之后,两年来也不曾休养生息,而是连连掀起大战,动用的兵马,最高时甚至多达三十万。
如此多的苗兵,仅靠苗人那百余万人口,自然供养不起。
这其中的大头支出,还得靠压榨苗人占据的府县中,那些越人百姓供养。
可五毒教巅峰之时,也不过占据五府之地,就这点地盘,所有人口加起来,两百万也就顶天了。
兵民比例超过了十比一,还持续了两年,这对于底层百姓的压榨之狠,可想而知了。
所以洞庭郡南方三府之地的越人,纷纷抛家弃业,往各处逃亡。
当初孙思文治理庐阳,就收拢了不少,来自阳山府的流民。
听他们所言,在阳山府这边种地做工,一年所得,九成以上都要交税。时不时还要拉去充作徭役,帮苗人打仗。
家中妇女也经常被苗人凌辱,经常有人因为忍受不了屈辱,愤而反抗,而被苗人满门屠灭。
这种不给人活路,天怒人怨的做法,自然引起了百姓惶恐,开始不断逃亡。
后面要不是苗人在各地设卡,拦截流民,只怕治下的人口还要更加稀少。
只是就算如此,九疑、零陵、阳山三府,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现在这三府之地,又遭了一次兵灾。大量苗人战死,地方再遭动乱屠戮,户口只怕又要损失不少了。”
孙思文想到这,叹息一声:“乱世离苦,生民多艰,百姓何辜也!”
说完,他不忍再看,拍马朝着府衙而去。
此次这位庐阳知府离开辖区,南来阳山府,当然不是来伤春悲秋的,而是受到了陆渊的传召,来此有公干。
虽然自己好友未曾明言,但来的路上,孙思文心中就暗自有了些猜测。
好友应当是想让自己接手阳山府,就如庐阳府一般,把这里的烂摊子重新治理好。
对此事,孙思文可谓经验丰富,自然毫不退缩。
能为乱世百姓多做点事情,他心中也是百般乐意。
甚至在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数个治理之策,就等着见到好友后,面陈之了。
到了府衙,看守大门的陆渊亲兵,自然认得这位将军的好友。
而且孙思文本身也是庐阳知府,位列正五品的高官,他们自然不敢得罪,很快便笑着打了声,招呼便引人入门了。
一进入府衙,入眼可见的,便是不断来回奔走的随君小吏,亦或者是行色匆匆的各营令兵和将校。
整个衙门之中,全都是忙碌气息。
对此孙思文也能理解。
毕竟好友刚刚攻占三府之地,军中士卒将校的赏罚,地安上的治安该如何维持,叛贼溃兵该如何清剿……等等诸多事,都亟待处理。
当初他初自庐阳的时候,也曾经历过这种忙碌时光。
一路穿过厅堂檐廊,很快在亲兵的带领下,孙思文在一处书房中,见到了自己好友。
“孙兄来了。还请稍坐,我马上就处理完这个公文,待会再聊。”
见面的时候,陆渊正在批复公文。
九疑府江华县那边,有一股苗人溃军,占据了当地的苗人山寨,结寨自守,公然与江华县的驻军对抗,严重扰乱了当地治安。
江华县的驻军都是衡阳府来的民夫,人数也才五百,根本无法解决这股苗人溃军。
因此便发文而来,请求调集大军镇压。
对此,陆渊自然只能回复:事已知,大军即日便至。
然后,就开始头痛,该拍哪支军队过去镇压了?
近日里类似的情况,实在太多太多了。
三府十万苗人,陆渊虽然已经尽数击败,但怎么说都是十万人,哪能全部斩杀俘虏?
最终还是有万余苗兵溃卒,散落到了三府地方各县。
而这些苗人溃散之后,也不敢再和朝廷官兵正面硬拼,而是返回了自家村寨,结寨自守。
或者干脆逃入山中,借着大山的地利优势,时不时的出来袭击地方,劫掠百姓,简直就跟苍蝇一样,防不胜防。
这种无有止境的治安战,无疑是最耗费时间与精力的。
为了应对这些溃兵,陆渊甚至不得不把手头上的五万兵马民夫,全都散到三府各地,再把南海派的高手也派出去,不断跟那些苗兵打治安战、游击战。
如此,才算稍稍遏制了对方的嚣张气焰。
但就算这样,人手依旧还是有些不够。
为此陆渊又不得不将庐阳府那边,已经聚集起来的三万民团,又掉了两万过来,协助处理治安。
这样,人手才算充裕,能够应付地方治安了。
踌躇良久,陆渊最终决定,还是把阳山府连山县那边,刚刚镇压完当地一股苗人村寨的一营战兵,调到江华县去。
一来两地相距不远,二来一营战兵也有五百人。配合当地的民夫,足以镇压那百余人的溃疡了。
将公文批复,再写了一份调令,交给旁边候着的亲兵,让他传下去后。
陆渊终于放下手中笔,然后起身,来到孙思文旁,给好友沏了杯茶,才笑着道:“近日来公事繁忙,连我都忙的废寝夜食,怠慢孙兄了。”
孙思文摇摇头:“陆兄为民理政,此乃大公之心,我不过稍候了会,这有什么的。”
“我就知孙兄会如此说。”陆渊笑了笑,然后也不废话,直接道:“孙兄来此,想来路上,应该已经有所猜测。我让你来,是有重任委托的。”
孙思文点头:“陆兄应当是想让我出任阳山知府,治理此地吧?”
陆渊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确实如此。不过我的意愿,不只是想让你做阳山知府,我还想让你帮着我,监管着九疑、零陵二府,做这南三府郡守。”
“南三府郡守!”
孙思文听到这词,顿时吃了一惊,人都站了起来,看着自己好友,连忙劝戒道:“陆兄,我知你素有大志。
但郡守向有朝廷任命,乃封疆大吏,论其品级,比平西将军还高,怎可由地方任命?
而且以我之职,又有何权力,可监管九疑、零陵二府。
我做这阳山知府就可以了。
另外两府,陆兄还是安排贤人,出任知府吧。”
面对这近乎于造反的安排,孙思文心中是真的有些怕了。
一是出于自身公义,他不想背叛朝廷。二是不想看到好友走向极端,成为叛贼。
不然到时夹在好友与朝廷中间,他真的不知该怎么选,到时就里外不是人了。
“孙兄,且稍安勿躁。”陆渊看着孙思文一脸惊惶模样,不由轻笑一声,然后道:“我何时说过要反了?”
孙思文听到这话,稍稍安心,定了定心神,道:“陆兄不反,那为何如此说?”
陆渊失笑道:“你以前听我说,我与朝廷,已有约定……”
当下,他便把朝廷的十大宗师计划,还有封国计划,与自己好友说了出来。
当然,关于封国之地的部分,陆渊做了些许修改。
从原本已经确定的九真郡之地,自然而然地换为了洞庭郡。甚至原本封国的半郡之地,也被他说成了半郡起步,一郡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