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蜜蜡朝珠(1 / 2)
蔡全无看着离开小酒馆的金爷,无奈的摇了摇头。
蔡全无觉得对方实在是可笑,而且骗技有些拙劣。
之所以蔡全无这么觉得,那是因为他看透了。
不然你再看看牛爷,还和人家称兄道弟呢。
这骗子,看来是不会罢手啊。
就在蔡全无想着这个金爷会怎么对付自己的时候,牛爷急忙跑到柜台前说道。
“全无,我刚才在桌子底下,捡到了这个东西,您瞜瞜,这玩意儿可能是好东西,我估摸着会不会是那位金爷落下的?”
牛爷对蔡全无说话的时候,很小声,他知道,自己要是大声嚷嚷,是谁丢了东西,肯定会出现许多冒领的人。
所以,他选择把东西送到柜台,交给蔡全无处理。
毕竟,蔡全无名声这么好,而且牛爷觉得这个布袋是个老物件,里面的东西肯定也不简单,蔡全无对古董在行,交给他准没错。
闻言,蔡全无只见牛爷从袖子里,取出了一个紫色锦布袋。
这袋子看起来,就非常不一般,上面绣着荷叶莲花,江南的刺绣。
而且蔡全无看出还是老刺绣。
当蔡全无接过锦布袋,拉开袋口的松紧细绳后,一股幽香怡人的味道,悄无声息间,涌入他的鼻腔。
拆开布袋,把里面的东西,往外倒出一小半,只见一串东西滑了出来。
蔡全无还没说话,牛爷的眼睛却是瞬间亮了起来。
“蜜蜡手串?不对啊,手串也没这么多啊!”
蔡全无把东西拿到手里的时候,就知道是珠子,可是这珠子也未免太多了吧?
“我说全无,看样子这是前清那会儿的老物件呀,这玩意绝了,好东西呀!”
要不是蔡全无知道牛爷这个人的性子,他都有可能认为这是别人请过来的托。
这么贵重的玩意怎么会在小酒馆出现呢?
出于自身的谨慎,蔡全无还是对布袋里的物件,小心的查看了起来。
当蔡全无把布袋里的东西全部倒出来,他这才知道是什么玩意了。
朝珠!!
蔡全无可以断定是大清朝的朝珠!
上手一模,这一串蜜蜡朝珠,确实不错。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就已经开始奉行支持z传佛教的政策,并经常把佛珠赏赐给属下,各级官吏将领也把佛珠当作礼品进贡。
后来作为清廷冠服佩饰标准的朝珠,其样式就源于z传佛珠。
清朝皇室的祖先信奉佛教,佛家僧侣通常手持念珠,每串粒数有十八颗、二十七颗、五十四颗、一百零八颗之分。
朝珠由佛珠演化而来,结构与佛珠类似。
朝珠周长大致在13至17厘米之间,主体由18颗珠子组成,意寓12月、24节气、72候为一年的说法,总数定为18。
还有一种说法,即佛教认为人生有18种烦恼,旧时佛寺每日朝暮各撞钟18下,称为“醒百八烦恼”。
清人祖先女真人有衣上挂数珠的习惯,将一串珠子挂在衣襟的纽扣上,随身携带,诵经时手指逐个捻珠数数。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常把数珠赏赐属下,各级将领也把数珠当作礼品进贡。
清入关后,各项制度渐趋完备,其中也包括服饰制度的确立。
朝珠成为宫廷冠服佩饰确立于顺治帝入关后,随着服饰制度渐趋完备,朝珠的制作和佩戴规范也载入乾隆28年编撰的《钦定大清会典》之中,以示郑重。
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还成为皇帝对文武百官的赏赐,以示恩重。
一般来说,在18颗子珠中,每隔27颗穿入一颗不同材质的大珠,称为“结珠”(或分珠、隔珠),颜色与子珠形成鲜明对比。
4颗结珠将朝珠分成4部分,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
挂在脖子后面与结珠相连的珠子称为“佛头”,分列两边的结珠称为佛肩,最下面结珠称佛脐。
佛头有孔与“背云”相接,“背云”意为“一元复始”,垂于背后。“背云”最下端缀有葫芦形“大坠”,称为“佛嘴”。
而蔡全无手里的这一串蜜蜡朝珠,其内蕴含无数的色彩,半透明中有色纹斑斓。
这清朝朝珠有很多种,有东珠、翡翠、玛瑙、琥珀、珊瑚、象牙、蜜蜡、水晶、青金石、玉、绿松石、碧玺、迦南香、芙蓉石等等宝石。
其它的不谈,就这蜜蜡确只有公,伯,侯以上的才带,也就是起码要二品以上的官员佩戴才符合规矩。
古时候王宫贵胄,还喜欢把蜜蜡打磨并雕琢成手串,进行佩戴把玩。
此时,蔡全无手中是一百八颗蜜蜡朝珠,通体呈蛋清色,上面还串有珊瑚、佛头和佛头塔等记捻。
绳坠下方,系有不少深蓝色珊瑚珠,以及尾部挂着两颗小拇指大小的绝品羊脂玉珠。
绝品呀!
饶是蔡全无,也不曾见过品相如此好的朝珠!
且不算这串蜜蜡朝珠的古董价值,单论材质本身,放到后世,遇上喜欢的人,怎么也能卖个几十万左右。
这还不算羊脂玉珠和珊瑚珠的价值。
要是加上本身的古董价值,怎么也是百万级藏品。
东西是真的,而且巨不错!!!
没想到这群骗子,还真舍得下血本呀。
蜜蜡朝珠,这位金爷是要想干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