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比跟脚,我乃老君门徒!东海龙女为天庭七品正神(1 / 2)
第126章比跟脚,我乃老君门徒!东海龙女为天庭七品正神
忙说这庞府长与蒲典农等众人出了府衙,就见蒲瓒领一临风玉树,联貌濯尘的道人,来此衙中。
不由得,众人急忙上前,与韩湘子行礼问好:
“我等恭迎仙师来此阳亭府!”“诸位,不必与贫道客气。
闻言,韩湘子摆了摆手,和煦一笑。
"爹,庞伯父,这位是终南山的韩仙师。"此时,蒲瓒上前,为大家介绍韩湘子。
"如今阳亭大旱,韩仙师能来相助,本官身为阳亭府长,在这里替一府百姓,先行谢过仙师了。”
"若真能求得雨来,愿举府以明珠玉珍相赠,以谢大恩。"庞府长忽得面色一肃,对韩湘子长身一拜。
“切勿这么说,我辈修道之人,仗义善举,可不是为了黄白之物。”韩湘子摇了摇头,一脸正色。
众人见状,不由得对韩湘子生出了几丝敬重。“韩仙师,我等还是入堂相商。”蒲典农开口,邀请韩湘子入府衙。
“那就请诸位带路。”
韩湘子微微一笑。
于是乎。
一干人等,便往府衙大堂去了。
等依次落座之后,庞府长直接开门见山问道:
“不知韩仙师,要几时求雨?”
“可需要牛羊宰祭否?”
“贫道明日会施法下一场小雨,三日之后,会求来大雨,还望这几日庞府长能在城中设一香案坛桌。”韩湘子说道。
那正懿真人说的不错,若是弄场小雨,道门里有担山腾云就行。但如今阳亭之旱,可不是几场小雨能解决的。
要的乃是瓢泼大雨!
如此雨量,还得与雷部烧份文书,再下了文檄才行。听到无需牛羊宰祭,庞府长等人松了一口气。得知只要准备一香案坛桌时,他一口应下:
“不成问题。”
“庞府长,贫道来时,听蒲居士说,当地有桑姑庙颇为灵验,百年前曾显圣过,当地更有县志记载,不知可方便借阅?"
此事定下后,韩湘子忽得神色一动,又与庞府长提了一个要求。“自然方便,这阳亭府下辖五县之志,目前皆在衙内。”庞府长一笑,接着对一旁的蒲瓒吩咐道:
“蒲公子,快领韩仙师去看一看。”
“是,庞伯父。”
蒲瓒应道。
说完,他就领着韩湘子走出大堂,往府衙一偏屋去了。待二人走后,庞府长回过神来,看向在场之人,命令道:
“明日韩仙师既要求雨,尔等就先返回各县,不管能否求得雨来,皆让百姓做好准备。”
"是,府长!"
众官员闻言,纷纷响应。
“蒲典农,令公子与韩仙师交好,他下榻阳亭一事,就交予你去办了。”那庞府长又转过身来,又与蒲倡蒲典农嘱托了句。
"庞府长,放心。下官一定办好此事!"
蒲典农领命,沉声道。
阳亭府衙,一间屋室里。
那蒲瓒望着这一架架堆砌整齐,却又染了些许灰尘的书册,说道:
"韩仙师,这就是阳亭府的县志了。近些时日,由于忙于抗旱,便疏忽了打扫。"“仙师先坐在一旁,容小生把百载之前的各县县志拿来。”
闻言,韩湘子笑了笑,他倒也能理解。
今日他虽说是初来乍到,但看那阳亭府一应官员,倒鲜少有中饱私囊,贪污受贿之流。
想来,此郡治理不错。
只可惜,恰逢大灾之年,难见一城繁盛之貌。不一会儿,蒲瓒就捧来一摞县志,放到了伏桌前:“韩仙师,百年前阳亭府各县县志皆在这里了。”"很好,蒲居士先下去吧。"
韩湘子微微点头道。
说完,就顺手拿出一本,细细翻阅起来。
这蒲瓒倒是心思细腻,书册拿来之前还擦了擦灰尘。蒲瓒不敢叨扰韩湘子,便退出了这间屋子。
韩湘子如今已有人花一境,还习了凝神这一丹术,为此他头脑清明。看其书来,可一目十行,有过目不忘不忘的本事。
更为重要的是,还能一心两用!
他一边翻阅各县县志,一边思索那桑姑来历。
忽得,在看到阳莱县的县志时,他目光一顿:
"辛丑岁,阳莱大旱,是冬及次年夏,赤地百里,禾苗焚稿,颗粒乏登,米价腾涌,日甚一日,而贫民遂有乏食之惨矣:蔬糠既竭,继以草木,面麻根、蕨根、棕
梧、批把诸树皮掘剥殆尽……"
“登高四望,比户萧条,炊烟断缕,鸡犬绝声,成人相残食,谨殍不下数万。”这是当年有关阳莱县对旱灾的记载。
韩湘子看得有些触目惊心。
除此之外,阴平县也有:
“饥黎鬻妻卖子流离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状,掘现音白泥以充饥,不数日间,泥性发胀,腹破肠摧,同归于尽。
"县搜财宝沉江,牛羊以祭,奈沱江水神不理,累至半载,灾民已逾十万。"韩湘子逐页翻看,最终发现了找到了桑姑的痕迹:
“是以天降横灾,旱劫不至。一日,来一月宫仙子当空施法,俄顷,小雨淅沥,以解民苦。县尊问曰:仙子何人呼?仙子曰:桑姑。"
"复七日,仙子再现,抛之一斗,迅雷烈风,涕泗滂沱,江河暴涨,灾情方……'
“仙子披绯衣彩羽,玉骨皎兰……”
韩湘子不止在阴平县看到了有关桑姑的记载,阳莱县也有。其中内容,大致与阴平县所差无几。仅从这里,韩湘子看不出什么端倪来。倒是阳亭府下辖的青江县引起了韩湘子的注意:
“灾退余三日,有神光西来,贯穿云霞,横空霹雳,声震如钟,有民见浮云之上,旌旗蔽日,大纛高牙,龙身隐于空……"
"这是何故?"
韩湘子看完,心中只觉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