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银行司(1 / 2)
修建新北京城这个工程重要吗?自然重要的。但是在何夕这里早就不算什么了。单纯从工程量上来说,一个北京营造工程,甚至不算洪武年第一大的工程。
因为洪武年间做的事情太多了,不管是南京城,还是各地修建的城池,比拟北京城的都不小。即便北京城规模更大的,如果大移民,还有北疆万里布防。
从总量上远比北京城营造工程大。
即便是迁徙复制辽东工业体系,这一件事情,虽然重要,但何夕毕竟不是当初一穷二白的时候了。也有人负责了。
何夕最重要的要建立一整套新经济体系。其中银行是最重要的。
只是,北京毕竟已经是内地了。不比何夕在海上,或者在辽东,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
何夕已经反复商议过很多次了。
依然放心不下。
如果可以,何夕甚至想将黄子澄从南京给拎过来。
------
何夕府上正堂。
何夕的幕僚们都在这里。
何夕干脆拉过来黑板,在上面写了一整套方案。
是辽东银行的扩大版。从黄金白银储备,到存款与借贷管理,还有银票的印刷等等。主要盈利点在借贷差,还有异地存取款。这两点。
各方面虽然还很原始,但是已经有一点现代银行业的味道了。
何夕说道:“杨士奇,你看怎么样?”
何夕之所以问杨士奇,是因为这个方案。不仅仅是何夕一个人功劳。虽然何夕的想法为主,但也凝结了很多人智慧,毕竟,任何思想即便是正确的,也要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杨士奇沉默了一阵子,说道:“大人的想法是辽东银行的延伸,下官也提不出什么想法了。只是,有一点,我不知道大人是怎么考虑的。就是这银行司在朝廷的定位是什么?”
何夕一时间还没有想明白杨士奇的意思,说道:“定位?”
姚广孝就已经明白了。说道:“太不像衙门了。”
姚广孝一边说,一边看了杨士奇一眼,对杨士奇高看了几分。
姚广孝的才华,在窥探人心,不管是军争,还是政争,都是姚广孝的长处。但在政治建设上,就非其所长了。反而不如姚广孝的明白。
何夕一开始没有明白,但是被姚广孝一提醒,总算是明白了。
这银行司,可以说与整个大明都格格不入。
甚至,比辽东的工业体系还要不一样了。
辽东所谓的工厂,对接的都是大宗货物,大买家。根本没有销售压力,也没有利润压力。故而,这些工厂行事作风之上,更像是衙门。否则也不会出现,一个厂长将整个厂当后宫的事情。
其实,这种衙门风气,不是特例,乃是这个时代正常状态。
主官对下面都是绝对控制的。
而今银行司就不一样了。
银行司,本质上就是一家拥有发钞权的银行,他管理的是流动的,活动的钱,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要比这个时代几乎所用衙门都要高。更不要说,还要决策印钱数量等等。
这里面的事情太大。
与整个大明的政治体制,都有一些格格不入。
杨士奇就提醒的就是这个。
这个机构放在地方是不可能的,放在中枢,也没有位置。甚至户部尚书如果不掌控银行司,就谈不上大明的财政中枢了。
杨士奇所说的也不是这个。
毕竟大明朝廷的框架,也不是固定的。朱元璋还在,随时都可以改,也不算什么。问题在于,银行真的能成的话,很多事情都没有回转余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