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藤原兵患起萧墙1(1 / 2)
四人一路奔逃,直出了山,来到奈良,方才歇下脚步。
李岩气力恢复了一些,便从樆积背上下来,道:“到了这里,他们应该不敢追来了。”
墨非白看着他,欲言又止。
骆川却无避讳,问道:“你刚才是怎么了?我还以为你受伤了。”
李岩道:“刚才引动天雷和飞剑耗了我太多真力,因此虚脱了……”然后他转头问古万灵道:“八岐大蛇死了以后,这疫毒是不是就不会再有了?”
古万灵点头道:“嗯,这大蛇应该培育了许久,一旦死了,要再养一只,比较困难。”
李岩心中大石落下,说道:“这下终于可以回去向玄昉大师和吉备先生交差了。”
四人打斗许久,又逃跑至此,如今心头一松,只觉疲惫不堪,于是找了个沿路小铺,用了些茶点,方才上路。
到平城京时,天色已晚。古万灵初见京城,也是止不住好奇,此刻依然央着三人带她闲逛,最后被墨非白劝了许久,才随她回了医馆。
李岩和骆川自回药师寺,未见着玄昉,于是道别后便各自回房睡了。
第二日醒来,寺中僧侣已经上罢早课,李岩转了一周,又未得见玄昉,唯有骆川,生龙活虎,在寺中和樆积对练。
李岩走上前去,问道:“玄昉大师呢?你见到了吗?”
骆川停下手中动作,摇头道:“我也没有见到,据说一早就去宫里了,已经好几日了,也不知为什么。”
李岩想起当日入宫夜诊之事,心中惴惴,唯恐玄昉因此事受到连累,但现下又偏无办法,只能硬等玄昉回来问过了再说,于是和骆川聊了几句,回了房间。
他在房中又歇息一阵,仍觉丹田内中空虚,那液体一般的真力才恢复了十之一二。于是取出《太清玄元经》,将学起炼丹术来。
这丹术却比之前练气之术易懂很多,讲得具都是药材生克之理,只是炼制难度颇大,且剂量、药材年份等要求皆是极其严苛。
至于炼制方法,也与医术不同。寻常医者用药,无非内服外敷,内服者多为取药熬煮,制成汤水,最后服之。这炼丹术却是取药材后用真火烤制,燃去杂质,最后凝聚成丹。
至于何为“真火”,书中言道,便是以真气所生之火。寻常火焰,多由木材等可燃之物生成,便会掺杂燃物的杂质,进而使丹药有染。真气之火为无根之火,所以用以炼制丹药,方才奏效。
李岩看了心中暗道:“这著书之人也是好笑,书上从未教我道术,我若不是得了其他因缘,现在断然不会术法,又哪来这无根之火?既无这真火,我又谈何炼丹?”
他却不知,这成书之时,世间尚有一些人还会公山也所说的“借气”之法,因此也可生出真火,凭此炼丹,正常不过。
李岩既知其意,便将书中丹药效用草草看了一遍,作用多是补气一类,不过根据不同的药材,效用有所差别。
其中最后有两者比较特殊:一者为“祛清丹”,是用以祛除因摄入五谷以后遗留在人体的秽质;二者为“兵符丹”,效用如名,和符咒一般,是在紧急时刻服用的,用以短时间增强内息的丹药。
但是此二者所需的药材李岩闻所未闻,想是并非寻常药物,也只能作罢。于是他便找了一些用药寻常而又炼制简单的补气之药,先行学起。
初时炼了两个时辰,也未见一颗成药。原因无非就是药材剂量失了偏颇,无法凝聚;又或是火候控制不佳,将药材烧得漆黑冒烟。
直至下午,李岩方才收起真火,手中捏着一颗丹药,面露喜色,自言自语道:“终于有一颗像样的了。”随后,他将丹药凑到鼻下闻了一闻,但觉气味芬芳,于是一仰头,将丹药吞入肚中。
丹药入喉,便立时化开。李岩只觉四肢百骸、周身经脉,瞬间真气鼓荡,他心中一惊,忙运转内功,将充盈的真气导顺,然后归入丹田之中。
真气一入丹田,便又化为液体,注入原本的“小池”之中,泛出涟漪,将真力回复了半数。
李岩见此药见效极快,心中大喜,又练了两颗,自己服了一颗,见效果依旧,于是忙拿了一颗去给骆川。
骆川服下后打坐半晌,李岩在一旁急道:“怎么样?有没有用?”
骆川摇头道:“没用,刚吃下去的时候我觉得周身暖洋洋的,可是过了一会也就没感觉了,没你说的那么玄乎。”
李岩心道恐怕此丹药只对修炼了前半部内功的人才有效,于是叹了口气,继续回房间炼药。
一连几日,李岩又炼了十数颗药丸,同时也发现,此丹药虽然在真气亏损时服用极其有效,若想以此丹提升原本内力,却颇为艰难,只能说聊胜于无。
这日,李岩打开经书,正准备另寻一种丹药准备炼制,却听外面骆川惊呼之声,于是起身出门观望。
只见骆川指手画脚,又说又笑,他对面站了一个僧人,正是玄昉。
李岩见玄昉回寺,心中稍宽,忙迎上前去,道:“玄昉大师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