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施桐(2 / 2)
广州至bj2293公里,2多个小时。她每次买上铺票,带家里的水,不吃零食,一直看书,有时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她能看完一本书。
她的书很杂,哲理、音乐、国学、经济、小说、医学,更多涉足的是心理学,心理杂志和国外中译的心理小说。
她是个需求简单的人,无论日常还是爱情。她曾经尝试让爱情占据心中最主要地位,义无返顾地爱一次,但是不行,她的随性常常跳出来惊扰她,告诫她爱情这把双刃刀,会随时间的推移伤害彼此。
比如大学时的那场爱情,她付出了真情,对方也付出了真情,只是由于她是个理智的女子,所以没有下文。
她和许维华对爱的理解不同,他们之间是那种淡然的、高远的爱情,终究是要死亡的。
与其死亡,不如不继续。她故意在爱情的道路上退后,大概是自我保护意识吧,她无法说出真实的想法,或许时间不对,地点也不对,她很难将自己交付给一个男子,由这个男子掌管自己的一切。
她是自由的个体,不想失去自由,宁愿孤单地一个人生活,掌管自己的命运。
和许维华从乐山分别后,她一直跟着导师全国各地跑,大脑储存大量信息,无暇顾及其他,许维华的影像慢慢从记忆中删除。
研究生毕业后,施桐留在广州,创办了一个小型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的布置,首先考虑咨询者的心理感受。心理医生不易与来访者面对面坐,摆放座椅有讲究,最好与来访者保持在9度。
办公桌上什么也不要放。墙上可以悬挂一幅意境悠远的画。书柜内置放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不宜多。
来访者座椅一侧的小桌上,摆放一盆小型绿叶植物。音乐播放器播放一些令人放松、愉悦的音乐。
广州书院文化街文化气息浓厚,龙藏街、流水井,大小马站,2幽静书院群,如探古寻幽,踏着麻石铺就的横街穿行巷,穿行在书院小巷,能够感受到昔日浓浓的古朴和沧桑。
施桐的心理咨询室就设在这条小巷中。
门店面积不大,门前盆栽阔叶植物,绿意葱茏。阳光从天窗泻下来,心灵就此打开。
每天,施桐接电话,回电话,倾听,开解。几年来,咨询室开得不温不火,不紧不慢,收益足以供养她。
若不是大学同学廖海生上门,施桐准备这么一直做下去。
她和廖海生大学四年,同是学校义工团成员,但同团不同组,没有特别的交集。
若不是他提起许维华,她甚至想不起廖海生的名字。
那时,施桐是本城生,自负清高,选修高雅。外地学生自矮三分,心生爱慕,不敢明说。犹疑中,被许维华抢了选,与施桐成双入对。
廖海生听闻,捶胸顿足,后悔晚矣。许维华这才知道,廖海生一直暗恋施桐。
一个大学生常去的小酒吧,他们俩坐在一起。廖海生说:你不用内疚,我这种性格,注定凡事比别人慢三拍。你好好待她。
很久之后,许维华和施桐在乐山自然断绝,廖海生询问过他,你爱过她吗?
许维华想说爱,但他选择沉默。他能明显感觉到廖海生眼神中的某种期待。他需要许维华的回应,爱或不爱,肯定还是否定。他一旦表达意愿,他就会采取行动。
为此,他连请许维华吃了三次饭,花光身上所有的钱,最终得到答案是:他们相爱至深,只是为对方着想太多,反而不敢往前走了。
得到施桐的消息后,廖海生迫不及待地想告诉许维华。他希望相爱的人在一起。但他知道的情况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