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零章律令龙须(1 / 2)
说起龙,包丁随口就能说出好几个版本的对龙的描述或者说是对龙的总结。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这当中有描述龙的各种能力的,也有描述龙身上各个部位用途的。
譬如说,有这么一个神话故事,说的是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
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
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着龙的胡须。
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着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着龙髯和弓号哭。
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神话故事之所以称之为神话故事,就是因为具有浓烈的神话色彩。
黄帝升天的神话故事,通俗易懂,浅显直白,除了情节本身之外,也没有太多可以进行艺术加工的地方。
姑且认为这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这个神话故事流传下来的带有其目的性。
包丁在以念回溯的过程当中,见识过了仙人种种匪夷所思的本领,那些其实主要是对魂魄元力更高级的运用,涉及到仙人掌握了对规则的制定。
此外,还有对乾玥大陆之外某些神奇物种的运用。
譬如说建木,只能由仙人携带着建木的种子先到达乾玥大陆负责“开路”,然后再通过天帝花园将建木种子激活,开始搭建乾玥大陆与仙界之间的天梯。
建木的作用,除的提供一个精准的坐标点或者说是锚点之外,应该还包括搭建形成一个更稳定的通道,减少那种巨大光柱的消耗。
不愿意继续完成试炼的那些仙人正是通过建木而返回天帝花园的。
而黄帝升天的神话故事当中,龙的须髯的作用,显然就是与建木大同小异的。
迎接黄帝的那一条巨龙,便是仙界与中土大陆之间的“摆渡船”。
龙须多半便是开启仙界与中土大陆之间通道的关键。
在这个假设之下,神话故事之中多次强调黄帝由龙须上了龙背,大臣们也是由龙须上了龙背,其他的小臣因为“超载”而不得不放弃。
那么,或许可以理解为,龙须的作用是确保凡人进入仙界时不会被仙界的规则给撕裂。
因此,在巨龙口旁和建木的天帝花园之中,都有“龙须”。
而巨龙口旁的龙须正是因为不是真正的须髯的原因,所以才会被区区几个凡人给扯掉。
一想到这一点,包丁顿时有一种冲动,想要将眼前这几株龙须草拔下来,黏在自己的嘴边,看看会不会变成“龙须”。
他深吸了一口气,将冲动强压下去,再次开始书写律令“龙须”。
这一次书写,就明显比上一次要顺畅许多。
当包丁收笔的时候,在他的面前直接浮现出了七八根巨大的“龙须”草。
包丁心中不禁自嘲了一句,看来即便是能够完成律令的书写,也不是一定就可以激活律令的。
这可比令字、阴阳律严苛多了。
他上一道律令“龙须”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就被仙界那一头给“拒收”了。
此时包丁眼前的七八根龙须,形成的是一个圆柱通道的形状,龙须便是通道的柱壁。
通道的那一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云海,并没有什么巨龙摆渡,也没有看到什么天帝花园。
只是,通道那一头便是以念回溯时看到建木散发的那种圣洁光芒,此时照在包丁身上,让人不禁心生亲近之意。
那一头魂魄元力之充沛,简直就是乾玥大陆的数十上百倍!
包丁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低声咒骂了一句:“你大爷的,做人还没做明白,当什么仙人?”
“再说了,没有所谓的仙籍,去了那一边难道要当黑户吗?”
包丁话音未落,构成通道的那几根龙须便开始出现了一种枯萎的状态。
几乎是在转眼之间,几根龙须便直接由枯死的样子化成一团团齑粉,消散在空中。
包丁心生感应,连忙转头向花圃看去。
花圃里的那几根龙须草竟然也呈现出了一种枯萎的状态!
天师境!
包丁直接进入庖道天师境眼力之中。
龙须草虽然没有真正枯死,其实也差不太多了。
即便是庖道天师境眼力之下,也只看到一小段巴掌长的脉纹还残存在叶茎之上。
要是想再长成之前所看到的那一种“一花一世界”的规模,估计又得再过个千百年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