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突破(1 / 2)
青云山。
树木郁郁葱葱,随风起伏,一条山路弯弯曲曲通往半山腰。山路终点处,是一排排灰白色的石阶,再往上,赫然屹立着一座古朴的道观。
道观整体由青砖打造,整体由两部分组成。最里面的是道观主体,放眼望去,第一时间便能看到的是一间气势恢宏的大殿,大殿牌匾上写着:三清殿。大殿两侧则是几间不起眼的卧房;靠外面的是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着好些种不知名的花花草草。院子大门敞开着,门上方牌匾上书写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青云观。
此时正值清晨,一个青年正在卧房中打坐。只见他身穿青黑色道袍,头上挽着一个发髻,双手平放在膝盖上方,掌心朝天掐着一个特殊的手印,盘坐在蒲团之上,表情平淡中又透露出一丝郑重。
青年名叫张青云,是他师傅张德远在2年前在通往道观的石阶上捡到的。那个年代的人们普遍贫穷,生活条件艰苦。显然是他的父母由于什么意外,又或者单纯是养不起他,可是又不忍心将其弃之深林,所以就将其放在通往道观的必经之路上,希望能得到观中人的收留。
那时候的道长张德远已经5多岁,独自一人幽居道观。捡到一个孩子,虽然令其诧异,可内心却又有着一份欣喜,只感觉这是上天赐予他的礼物。他以自己的姓氏作为这个孩子的姓,取名为张青云,与道观的名字一般,以期未来这个孩子能够继承自己的意志,并将道观内的一切传承下去。
而自张青云开始修道以来,再到现在,已经接近14年有余。这14年来,他每天都会坚持修习,从不间断。而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经过多年的修炼,今天他终于要踏入筑基期了。
如今的修道界,广为人知的修道境界有:养气、练气、筑基、结丹、元神等,再往后,就少有记载,鲜有人知了。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便是当今世界已经近千年来没有出现过元神境界以上的大修士了。因此元神与元神之后境界的相关信息,在世界的发展变迁中逐渐流失,甚至一度有修士怀疑这些境界是否存在。
修士中的养气境,顾名思义,就是蕴养气血。常人身体的气血较弱,常规情况下,每天身体产生的气血,只够人体一天中的消耗量,要想达到练气境界,就必须使身体积累更多的气血。所以,修练第一步,需要养气,是为养气境。这一阶段可以通过一些诀窍或者药物来加快养气速度。
想当年,张青云在这个阶段足足练了5年。不过修炼速度慢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道家向来比较清贫,没有太多钱财去购买药材,只能自己种一些常见的,而且由于生活简朴,吃的也是没太多油水的饭菜,所以只能通过特殊的诀窍来积累气血。
他当时的诀窍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原理就是既然人体一天生成的气血有限,只够一天的消耗。那么减少一些消耗,自然就能积累气血了。所以他这一阶段的修炼时间大部分都是在打坐冥想中度过的。
当身体有了充足的气血之后,就需要调动气血游走全身经络,打通各处穴位,完成12正经与奇经八脉的气血循环。这个时候不同人的资质就会有所体现。有些人资质好,一些穴位天生就是畅通的,无需再次打通,所以修习速度会远超常人。常人一般情况下,需要5-6年才能完成这一阶段,而天赋好的人可能只需要1年,接近一般人修炼速度的6倍。
而张青云毫无疑问是属于常人之列。他花了5年的时间才打通全身穴位,达到练气圆满境界。不过他没有立即尝试突破。根据他师父张德远道长所讲,下一步需要将气血洗练全身各处,从而加强每一寸的皮肤、肌肉、内脏和骨骼,使得自己的身体发生质变。
而这,也是练气期需要打通全身穴位的原因,如果穴位不通,气血就无法流遍全身,那么便没法进入筑基阶段。不过同时,这一步会固化身体的结构,使得身体定型。
张青云16岁那年便打通了全身穴位,不过依据他师父的再三嘱咐,直到18岁成年的时候他才开始筑基期的修习。经过2年的时间,就在今天,他终于感受到身体正在缓慢而又坚定的发生某种转变。
盘坐在蒲团上的张青云面色平静中又带有一丝严肃,细细感受着身体每一处的变化。他只感觉积累修炼了1多年的气血被身体快速吞噬消耗,不过他却没有任何担忧,相反,一丝欣喜与激动充斥心间。时间在他专注修炼中慢慢过去,一转眼就过去了半个小时。
就在他身体内积累的气血将要被吞噬殆尽时,终于,这个过程停止了下来。在停止的那一刹那,一种强劲有力的感觉从他的身体每一处传来。
张青云睁开眼睛,目光炯炯,他伸出手挽起袖子,只见他的皮肤仿佛没有毛孔一般,十分光滑,整体晶莹白皙,没有一丝杂色,犹如羊脂白玉一般,轻轻捏了捏,只感觉自己的皮肤宛如牛皮般坚韧而又富有弹性。他不由的握紧拳头,一股强大的力量感传来,身体各处都在发力,将力量传递到拳头之上,在这种强大的力量感影响下,他有种自己能一拳打死一头牛的错觉。
“哈哈哈哈哈,14年了,终于,我终于达到了这个境界,真是不容易啊,我得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师傅去”。张青云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大笑出声。他推开门,一脸兴奋地朝院子跑去。
院子内,道长张德远正盘坐在一颗大树下闭目打坐。“师父师父,我突破了,我已经到筑基期了”。张青云充满喜悦的声音远远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