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夫妻同心(2 / 2)
王云飞万万没想到,张沈年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慈善心法”,居然无心插柳柳成荫,心下大喜:“好兄弟,看来海岛房市正在上升期!不如,咱们再加大筹码,一脚油门到底,把大东海那几个烂尾的楼盘全收了?”
张沈年当时被王云飞各种蛊惑,非常心动,但是他还是想起了妻子每次来电时的殷殷教诲。黄思梅最喜欢给他唱的,就是之前《恨深情长》里劝戒赌的那一段。
“古人语,十赌九死是定论,郭金宝,输光如洗断火熏,气死双亲葬新坟,赌场卖妻酿奇耻,看家中,空荡荡冷冷沉沉,凄切切独闻虫音,鲜花对我也愁容,庭院路径杂草深,忆前日,有茶有酒宾如云,逍遥自在四季春,看今朝,家败涂地谁怜悯,悔恨已晚泪暗吞。”
虽然钱壮人胆,张沈年海运生意节节高升后,做了不少“冒险”的投资:如开办流水线的黎锦工厂、当上了海外货物倒运的“二道倒爷”、试水俄贤村的土货出岛到大陆甚至到海外等等。
但是他始终记得,当初自己筚路蓝缕买房欠债的惨样。
黄思梅说得对,好时要记坏时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所以,面对王云飞的各种蛊惑,张沈年咬着牙、握紧拳头拒绝了他:“云飞兄,我先把手头的楼盘建建好,再试验一下精装修的市场,再做投资不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也吃不成大胖子,跟着您,哪里还怕没有源源不断的商机?”
王云飞知道他个性保守,倒也不苛求,只哈哈大笑着道:“若来日我亏了,兄弟你再帮忙接手一下,莫要让我一败涂地去乞讨才是!”
王云飞没想到,自己壮志凌云时的这一句戏言,竟一言成谶。不过,这是后话。
虽然劝说张沈年投资房地产未遂,但是王云飞成功地让他趁着跌价,购置了大批的土地:“土地,是咱们永远的根!就算未来房地产暴跌、土地不值钱了,咱们还能开荒种地,继续做这土货生意,总不能像商品房一样,完全无法变现!这总可以了吧?”
张沈年琢磨着,如今几个公司的账面现金流的确可喜,就遂了他的意,一口气买下了多地多处大宗土地。
买完之后,他就给家里打电话:“如果未来土地不值钱了,咱们就继续开荒种红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好!”
黄思梅一听,一拍大腿:“我最近也在琢磨一个新的点子,你刚刚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
自去年开始,下岗潮来了之后,原本村里的好多职工家庭,纷纷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双职工又不幸双下岗的工人。
他们想再找工作,难上加难,想回村种地,却又发现无地可种,原本属于自家的土地,已经遍布荒草,无比贫瘠。
再加上没有方法和技术指导,他们的农作物,要么坏苗、要么产量少、出品差,基本只能混个果腹度日,和既往在厂里时的风光,落差巨大。
“我寻思着,东方琼剧团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主儿,通过机械化加特殊品类的种植,都能保证良好的产出和收成,如果能推广的话……”
她打算先把村里的几百亩荒地买下来,然后反向雇佣这些下岗职工,如果他们愿意,还能入股拿粉红。
这样一来,解决了农地的问题、二来让下岗职工的收入更稳定,就像之前去厂里上工一样,如今不过是把上工的地点,换成了村里荒地。
张沈年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咱可真是亲夫妻,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买地,你买地,大家开荒美滋滋!”
夫妻两人爽朗的笑声在大哥大手机电话里荡漾,都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畅想。
*
这一年,王云飞和张沈年不但买了大宗地,而且在黎锦出海上,也做了更大胆的尝试:开办黎锦的流水线工厂。
黎锦作为黄道婆成道的“活化石”,巧夺天工、绚丽无比,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出品慢!
张沈年出海的货船,因为对接了东南亚各地侨乡的老乡会,黎锦的推广很快就打开了销路,每次黎锦工作室的出品,都供不应求。
面对华侨们殷切的“思乡情怀”,张沈年常常无比苦恼。
王云飞心思活络,立即就提出了工业化生产黎锦的想法:“只要我们拿着东方黎锦工作室的衣服来打板,就能依葫芦画瓢,做出和黎锦相类似质感的布料,再裁出同样的服装类别来!”
一开始,黄思梅都是抗拒的:“这,可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瑰宝,流传前年的活化石!当年黄道婆不远千里,都要把它带回自己的家乡并广加传播,如果到咱手里,弄成了四不像、或是让这项技术失传,岂非罪孽深重?”
张沈年向来是个耙耳朵,太太反对,他也就不吱声。
王云飞却早已做好了盘算:“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手工双面绣的黎锦有其独特的质感和纹理,自然是冰冷的机器无法织就的传奇。但如果我们作茧自缚,黎锦受限于产量的问题,未来才有可能越来越没有声音,甚至会消失在这个节奏超快的时代车轮下……”
他提出了“艺术品”和“工业品”的两个概念,对黎锦的衣服做了非常好的区分,同时,他还给了张沈年和黄思梅打包票:“我会确保,黎锦工作室的出品,有多少,收多少,卖多少,并且会打造东方黎锦的独特品牌,让这门手艺经久不衰、流传下去!”
得了这个保障,黄思梅和张沈年终于松口。
没想到,第一批试水的“工业黎锦”,出海后被抢购一空:侨胞们对黎锦的喜爱,是带上了思乡的情感色彩,但对于具体的双面绣、黎锦印染等细节,知之甚少。
加上原来黎锦价格高昂,有了花色和布料相似的“流水线黎锦”,大家基本上都能“退而求其次”,故而首批打板的黎锦服装,到货就卖空。
流水线黎锦初次出海,不但大获成功,而且很多商家追着要提前下订单。
听着海外电话传来的捷报,张沈年瞪圆了眼睛,直到电话挂掉,传来嘟嘟嘟的忙音,他才回过神来,转身就去找王云飞:“走!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