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修缮吴家老宅(1 / 1)
知县老爷朝族长笑了笑,知道他后面还要说些什么,让他说,看他能说出什么花样来。
族长自顾自地继续说“知县大人对我说,今天过来不是专门和你说吴家老宅大院修房屋的事情,是来告诉你一下,关溪村吴家祠堂里风生水起了,出了大人物了。我一听这事肯定与立荣你家里有关,我就对知县大人说是立荣家里的儿子有出息了吧,出去十多年了,是发财了还是当官了。知县大人对我说,是当官了,不是小官,是大官,比杭州知府还要大的官。这一下我大吃一惊。立荣你不要怪我,我这一惊是来的太突然了。知县大人对我说你儿子在开封直隶州当知府,曾经是北宋朝代的京都啊。立荣不是我恭敬你,我确实是高兴,为你高兴,为吴家族里高兴,信安城我们吴家又出了一个大官,真是风水轮流转,两百年过去了,现在又转到我们吴家来了。”
吴立荣问“信安城吴家又出了一个大官,还两百多年过去了,这话从何说起,我们吴家祖先真有这样的人吗,吴家的家谱现在还有吗?”吴立荣借题发挥。
族长说“这话等过两天请你到关溪来一趟,让我慢慢地和你细说,知县大人还坐在旁边听我们说话,知县大人也是上年纪的人了,可不能待慢了他。”
知县在一旁听得也很认真,两百年信安县史已经不存在了,听说过信安城里吴家出现过大官,但不知是那家,无凭可据。
族长说“立荣老弟啊,我真的是高兴啊,什么是光宗耀祖,这就是啊,城里我以前是来过,也没有到过你家里去看看你,但我那是进城看病啊,风湿痛已经十多年了,带着毛病到你家里来看你,那是不吉利的。听族里的人说,你家里现在生活比较贫寒,你看这院里的空地上都开始种菜了,这种情况在关溪村里太普遍了,那家不都是这样的啊,不是族里的人看不起你,不理你,而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见到族里的人也不理不睬的,几次下来谁还敢主动地和你打招呼,以后不要这样,关溪村还是要经常来走走,那是我们祖先在信安落脚的地方。话说远了,说正题吧,知县大人让我们族里的人到城里给你家修一下老宅院,修理房屋的材料由县衙门里出,族中里的人出工,不仅仅是为了你,是为了我们吴家祠堂的面子,也是给信安城里遮遮面子。”
知县大人说了“立荣老弟啊,族长说的太对了,不是城里的人看不起你,而是你不理大家啊,你家里虽然是比较穷,但在城里你还是过的去的,有这么大的房屋,一家人住着,小女儿天天陪着你一起生活,很好了。不要去与孔家,毕家,费家他们去比,其实他们那一家都不是经过几次的起伏,由兴旺到衰败,再由衰败到兴旺,一代一代这么传承下来的,兴旺的表面包含着多少的含辛茹苦,只是他们自己不对外说,外人看不到了吧,修家谱是真谛就是要让后人知道祖先上是怎么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对修房屋你有什么要求,大院里那些地方需要动一动,这空地上的菜地就去了吧,种菜多了虫也多,好好的一个大院被你弄的这个样子。听说前面的那几间房屋也是你家的,如果真是这样,我就让衙门现在就还给你家,县衙门也没有什么用处,空在那里都闲置着,整个吴家大院重新修理一下,立荣老弟你看怎么样。”
“知县大人啊,这那能这样,前院以前确实是我们家里的,但当年我的父亲为了治病,没有钱看郎中,就把前院抵给了郎中,事后被当时的知县大人知道了,说这前院是城里的遗物,不能抵,县衙门里出了钱给郎中先生了,这个前院就交给了县衙门做临时用房,堆些杂物,后来你来了之后,大家可能没有对你说以前的事情,就这样延续了下来。算了吧,抵出去的东西那有收回来的道理。这后院祖先上是交待,再穷再苦也要自己保存下来,也只能修不能重建。”吴立荣心平气和地说着。
族长开口了“知县大人,立荣老弟我看这样行不行,吴家的前院还是收回来自己用,这钱呢还是要给县衙门的,按照市价照付,不能因为这点小事给开封直隶州知府吴强华蒙羞,小事会变成大事的。曾经在立荣的曾祖父的手上把在关溪村里的一百亩地捐赠给祠堂里,这一百亩地就折算钱两,作为付前院的房钱了,房屋的钱由祠堂里出。”
吴立荣赶紧说“算了吧,那还不是汤换了药味还在,开封直隶州知府吴强华在老家强占良田这罪名可就大了,算了吧,如果你们真有心,就把我这大院的围墙修一修,后面的一座围墙都快倒了,把围墙重建一下,这地也给我平一平,我听知县大人的话,院里就不再种菜了。”
裴文庆想吴老爷子看上去这么罗里罗嗦,斤斤计较,大事面前真一点也不含糊,白送的东西都不要,天天为生计奔波的人,能做到这点真是很不简单。
知县和族长见吴立荣这么固执也就算了,就对吴立荣说“那好吧,既然你这么上纲上线,我们也无话可说了,不过前院从现在开始县衙门就不再使用了,原来的通道先恢复原样,门洞平时都关着,你想用就搬进去用,不想用就让其闲置着,维修的人就交给你了,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维修的材料他们会自己去拿的,人工都是关溪吴家族中自己家里的人。县衙门里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我就先回了,以后我会经常来看看的,你和族长继续聊族里的事情吧。”知县说着就站了起来,吴立荣和族长把知县送到了大门口,作揖告别。
要说年龄还就知县最大,族长还要比他少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