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压子”风波(2 / 2)
“你呀你呀,想儿子想疯了,就像张长芳,想有个自己的孩子,也想疯了。”秀姑借题发挥,想以此说动杨大牛。
杨大牛喝着稀饭不着声。
秀姑又继续说道,“我有句话想问你:你杨大牛想不想进步,想不想与组织靠拢。”
“当然想了。”
“既然要向组织靠拢的话,你的私心就不要太重,能付出多少就付出多少。”
杨大牛没有应声。
他喝了两碗稀饭后,把筷子一搁,“我进屋看看建国,好好瞧瞧我的宝贝女儿哟。”
秀姑见自己说不动杨大牛,无奈地摇摇头。
这晚,她没有进卧室去睡觉,而是进了次卧室。
她家的布局与周妈妈家的布局是一个格式,包括整个杨村,布局都差不多。
通常,正屋面南背北三间,东厢房是卧室,是主卧室,一家之主的卧室。中间的叫客厅,吃饭与接待客人。西厢房是次卧室,多数人家都砌个灶台,方便父母起床做早饭。
在正屋的西侧,也砌两间,一间放农具与杂物,另一间或厨房或卧室,主要供来往客人住宿。
秀姑仰躺在床上,望着自己家的灶台,就想起周妈妈家的灶台,她是百感交集,思索万千。
一连三天,她都没有理杨大牛。
杨大牛也不主动上前与她搭话。
这三天,他杨大牛吃好早饭,就去村政府报道,然后走村串户,与各家农户传达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精神。
自从大小地主被打倒后,土地分配到各家各户,真正的“耕者有其田”,这也是历朝历代鼓动失地农民、推翻旧王朝的口号,可每次都流产了。
“耕者有其地”实现了,真正实现后,随之而来出现耕畜与农具等缺乏的问题,便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农业生产互助组,也叫“互助组”,是我国劳动农民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了解决劳力、耕畜、农具缺乏的困难,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的劳动互助组织。
互助组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实行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
由于换工互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量一般高于个体农户。
互助组是在我党领导下的互助组织,它带有半社会主义的萌芽。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互助组进一步发展成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也称“初级社”,它具体的做法,就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实行统一经营。
社员参加集体劳动,劳动产品在扣除农业税、生产费、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用之后,按照社员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及入社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多少进行分配。
杨大牛说得口干舌燥,嘴皮磨破了,没有几家愿意加入初级社,因为现在土地归各农户私有,需他们自愿才能行。
第四天,他回到家,锅不动瓢也没有响,也不见秀姑的人,家前屋后东西厢房,他都找了个遍。
杨大牛又跑去问问左邻右舍,也没有人说看见秀姑。
他回到家,气得拿起一只碗就想摔下去。可看看又舍不得,家中一共只有五只碗,摔碎了,汤都没有碗盛。
没办法,杨大牛捊起袖子下厨房,淘米熬稀饭,先填饱肚皮再说。
他在灶台下,一边烧火一边在想,秀姑能到哪儿去?对了,她还带着女儿杨建国。
杨大牛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害怕: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了吧?
他想到此,顾不得灭锅灶里的明火,就冲出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