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二八月轮幻神影,十三弦柱听理声(1 / 2)
“这页的内容怎么被涂黑了?”王赴归指着手中笔记问道。
他所指的那一页,正是刚才他目光停留的地方,前面是关于“全同粒子”的概述,而后面有一段话,不知为何被刻意地涂成了黑色。
斯坦因耸了耸肩,目光游移不定,“谁知道呢,诃般荼……你的笔记,问我做什么,也许是你写错了吧。”
王赴归将笔记推到斯坦因面前,眉头微皱,眼睛轻轻眯起,“你到底在瞒着我什么?时间紧迫可是你说的,为什么不全力配合我恢复记忆呢?”
斯坦因退后一步,打了个哈哈,目光不情不愿地看向王赴归推来的笔记,随口说道,“全同粒子啊……我们不是都做过实验验证过了嘛,没什么好说的。跟大统一理论也没多大关系。”
他大概讲了一下“全同粒子”概念的发现过程。按照他们之前的一般理解,每一个同类元素粒子都是完全相同的,这只是基于模型的简化判断,但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按理来说也不应该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粒子。
然而在一次计算中,他错误地将两个粒子联合计算了,却得到了之前一直得不到的正确解,这让他猜想,也许就是不能用区分现实物体的观念去区分元素子?
两人当时对此十分感兴趣,便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得到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
元素子就是无法彼此区分的。
同类元素子不但特性完全相同,而且一旦混合在一起,就会像两杯水混合成一杯水一样,不再具有原来的独立性。
因为不确定性原理,元素子也没有可以追踪的轨迹,这种相同超越了比较意义上的相同,而是物质存在逻辑上的相同。
也就是说,它们不光是性质一样,长得一样,而且无法编号。
在宏观世界里,比如3个小球,总能把它们从左到右排列好。只要一直盯住它们不放,那不管怎么改变顺序,也能一直区别谁是谁。
这3个小球哪怕外表看起来绝对相同,它们也共有6种排列方式,甚至可以给它们贴上标签,清楚地区别它们。
然而3个元素子却只有一种排列方法。
这直接导致计算他们概率的方式,也与宏观小球不同。
斯坦因解释了半天,终于指着笔记上的黑色涂抹说道:“你曾经异想天开地自言自语,“难道全世界的同类元素子是同一个?”,这一假说后来被我们称作“单元素子假说”,认为所有的同类元素子其实都是一个元素子在不同时空穿梭中形成的“切片”,但因为这一假说过于惊世骇俗,也仅仅作为一个笑谈罢了。我猜你删掉的就是这个。”
王赴归不置可否,一边听斯坦因叨叨,一边梳理自己的记忆。他总觉得不太对劲,似乎忘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然而斯坦因却继续喋喋不休,仿佛对这个概念有些不屑一顾,“好了好了,这些都是小事儿,还是来继续完成我们的伟业吧!”
斯坦因口中的“伟业”,指的是他们正在不断完善的“大统一理论”。
在宏观尺度上,他们再次提出并完善了“相对论”,在微观尺度上,他们一直在研究“元素子力学”,然而这两者却怎么也无法完全融合,就仿佛宏观与微观有着天然的壁垒。
他们试图融合两种理论,将目前发现的四种基本力:“强力”、“弱力”、“电磁力”、“引力”统一起来。
在不懈努力之下,前面三种力基本搞定,甚至在“元素子力学”的框架下,可以认为是“元素力”的不同表现形式。
然而,引力的形成完全是另一回事,广义相对论是用物质影响空间的几何性质来解释引力的:弥漫在平滑时空中的大物质天体使空间弯曲,而弯曲的空间决定物质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