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1(1 / 2)
1
台湾台远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78年,是一家年营业额超百亿的跨国企业。早期是为美国和rb品牌做贴牌代工。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公司加大研发力度,慢慢的推出了自己的电气产品,并在欧美市场取得不俗的业绩。1997年进入大陆市场。
台远公司中国总部位于上海闵行的电子科技园内,总部由一座十二层高的办公楼和三排现代化的厂房组成,这里是台远公司大陆业务的商务总部,而大型生产基地则坐落在离这里百十公里远的苏州境内。
云勇带队,所有洛东省内的参会人员统一乘坐洛东分公司的金杯商务车,提前一天从洛州出发,一路说说笑笑的赶往上海,去参加一年一度的经销商大会。除了罗亚平和张海强,云勇还邀请了几位行业集成商,这些集成商专注与某一个行业,如造纸,包装,环保等,这些行业对供应商的专业性要求很高。集成商的老总都是技术人员出身,从原来的国营企业抽身出来成立公司,服务的对象还是原来国企时的客户。得益于高超的技术水平和长期合作的客户关系,老板们在各自的行业里也都做的风生水起,不过他们只做自己这一个行业,对于其他行业基本不涉足。这样的客户自然不能满足台远公司对代理商的要求,但作为行业的标杆企业,他们的选择往往带有引导作用,所以台远公司也希望能够将他们纳入自己的营销体系当中。
虽然他们出货量也颇为可观,但与金石公司的客户几乎不重叠,互相没有利益冲突。相反如果和他们把关系处好了,还能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所以罗亚平一路上跟那几个老板们谈笑风生,很快就把关系拉的非常近乎。
张海强自觉的选择当个听众,这个场合还轮不到他发言。坐在身边的都是老板级的人物,不管公司规模大小,他们可都是在行业里举足轻重的人物,不论学识,见识,阅历等各方面,他都差的太远。
但听听他们的交谈,还是让张海强觉得受益匪浅。
一个四十左右的好像是做造纸设备系统控制的姓李的老板侃侃而谈:“中国马上就要入世,今年年底的世贸大会就会有结果,一旦入世,国外的品牌就会大批量的进入国内市场,我们这些人做的行业,都不在保护范围,那时恐怕就没现在这么好过了。”
云勇在这方面显然有准备,他接话道:“这得一分为二的看,入世后竞争虽然激烈了,但对行业来说未必就是坏事。做的人越多,行业的发展就会越快,需求也会越大。我们身处其中,好处肯定远远多于坏处。”
旁边有人问:“入世肯定能通过吗?我看不一定,这么多年都没结果。今年也够呛。”
云勇继续摇头道:“中国谈了十几年了,肯定是看准了入世会带来巨大的利益。中国开放这么多年,国内的市场总会有饱和的那一天,将来肯定要走出去,开发国际市场。这样就绕不开世贸组织,所以说即便是今年进入不了,那明年还会继续申请,这是个趋势,国家看准了,我们也得调整思路,做好准备。”
“问题是怎么准备呢?”罗亚平问。
“打铁还需自身硬,用报纸上的话说,就是加强学习,苦练内功。外国品牌进到中国,他们也得跟我们开始时一样,从最基本的做起。可我们有先发优势,只要做好客情关系,老外照样拿我们没办法。”云勇说。
“没错!”另一个集成商赞成道:“老外来了得适应我们国情,等他适应过来了,市场都满了。关键是我们自己得做好。”
“对了,以不变应万变。国家现在大力提倡走出去,引进来,其实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前人不是说过吗?要师夷以制夷,老外的技术确实先进,我们只有跟他们较量一番才知道哪里不行。在消化吸收这方面,我们的能力是一流的。”云勇半玩笑半认真的说。
“台远就是这么干的。”旁边一个人笑着说。
“哈哈,没错。”云勇也笑了,接着说:“我们台湾老板也是很有眼光和抱负的,从rb同行那里偷师,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日系品牌最大的竞争对手了。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厉害的地方。”
什么是入世,有什么利弊,张海强只是在报纸新闻里看到过,也仅仅是看看,从没想过这事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这一瞬间张海强看到了自己跟他们几个人的差距。自己以前考虑问题都是非常现实,只着眼具体的事情,从没有宏观的,系统的看待国家政策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眼界的差距,是高度的不足。
看来要想取得老板们那样的成就,首先得学会跟他们一样思考问题。
经销商大会的行程安排很紧凑,第一天先参观了上海总部。对台远公司总部的参观让张海强开了眼界。不论是展厅里各式各样的展品,还是办公区温馨静谧的环境,或是台远公司完善的工作流程演示,都让张海强耳目一新。
行程根本没有安排张海强心心念的外滩,午餐后驱车赶到苏州,会同其他地区的代理商一同参观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坐落与太湖之滨,占地近千亩,有大大小小的车间几十间。远远望去,银灰色的厂房连绵一片,仿佛看不到头。生产基地的四周分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工厂,据介绍都是为台远公司提供各种备品备件的配套附属企业。
整个生产基地由生产区和生活区两部分组成。张海强他们先参观了生活区,这是一个由几十栋居民楼组成的封闭区域,俨然就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市镇。这里面有完备的生活设施----商店、饭店、电影院、电信营业厅、银行网点等无不齐全。职工们几乎不需要走出生活区,就能满足日常生活的所有需求。
顺着生活区大门走进去,篮球场,足球场里人影攒动,旁边的幼儿园里小朋友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着游戏,几名年轻的女工从公共洗澡堂里走出来,引得旁边咖啡店里几个小伙子注视了很久。邮局门口的阅报栏前面,几个年轻人正专注看着里面的告示,不远处的警卫室里,一个上了年纪的保安垂着头打着瞌睡。
张海强是张着惊讶的嘴巴参观完生活区。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还以为这里是某个大型社区呢,所见之处充满了安乐祥和的气氛。
与生活区一墙之隔的就是生产区。宽敞气派的大门前面是一个巨型的迎门石,上面刻着四个隶书体大字“台远电气”。从大门步入厂区,先要绕过一个半个足球场大的小花园,花园的中间是一个人工湖,,湖面虽然不大,但湖边垂柳摇曳,百花轻颤,不知名的鸟儿逡巡其间,偶尔水声响起,几尾红色的鲤鱼挺身冲出水面,打量两眼外面,尾巴一摇,倏地钻入水底,只留下水面的波纹懒洋洋的向四周扩散。
办公楼的大门正对着花园,一楼是展厅和接待室。展厅里的巨幅照片和实物展品,展示了台远电气是如何在战后从一个小小的武器维修所,发展成如今产业横跨五大洲,业务遍及亚美欧的电子产业帝国。
沿着一楼走廊继续向前,有一条参观通道直通生产车间。
首先参观的是电路板制造车间,一排排的插片机排列整齐,气动或电动的悬臂在板路上飞快的来回移动,将一个个元器件安装到相应的位置。传送带间隔一段时间就自动前进一下,车间里充斥着此起彼伏的咔哒咔哒的声音。
后面的车间各自负责相应的工序,所有的环节都由传送带连接。没有张海强以前在车间里工作时那种人推马拉的原始操作。车间里以女工为主,她们都见怪不怪的任由参观者指指点点,手脚麻利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跟着传送带的运行方向,大家又参观了组装车间,测试车间,成品包装车间。每个车间都一尘不染,干净的像是五星级宾馆的房间。
张海强走在人群中,听着身边的人议论,脸上虽然波澜不惊,只是因为他极力压抑着内心的震撼。他一踏上社会,就在车间里工作,早就习惯了国内工厂车间的脏乱差,压根没想到生产车间能像现在看到的这样干净整洁。记得在金马集团冲压车间时,厂里为了整顿车间的乱现象,在全集团范围内推广5s绩效管理法,但车间里所有的人都用应付公事的态度来对待,只有在上级部门来检查的时候才稍作整理,应付完检查就一切照旧。但在台远的车间里,他没看到5s任何的宣传标语,可是车间现场的管理却那么有条不紊,远胜大张旗鼓极力鼓吹的金马集团车间,看来管理并不是下几道文件,搞几场运动那么简单,必须让所有参与者都认可自己的管理理念,然后培养成习惯,最后变成参与者自己的想法。管理,说白了就是改造人的思想。
最后参观的是机加工车间,四台大小不一的数控加工中心摆在车间中间。最大那台加工中心占地面积有半个篮球场的大小。两头都是旋转的卡盘,而中间部分是一个伸展自如的机械手。所有人都目光都集中在机械手上,只见它忽的从工位上探出,快速移动到工件上方,突然停住,急速下落之后抓住了工件,疾速举起的同时将工件在空中做了18度的旋转,随之分毫不差的将工件的一头安装在一个卡盘之上,然后又急速的缩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