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又遇(1 / 2)
庚子年,深秋。
距离绑票儿事件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这大半年,清政府都干了什么?
二月,清政府开始查禁义和团,可笑的是,此时据慈禧下维护义和团的诏令不足一月。
四月,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
五月,直隶、山东两地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
六月,清政府支持义和团,并向列强宣战;东南互保。
七月,清政府倚重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作战;庚子俄难。
八月,八国联军攻陷bj,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逃,跑到半路就下诏给八国联军致歉,并将所有罪名推给义和团。
九月,清政府伙同八国联军大肆屠杀义和团拳勇。
十月,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
东北人到了冬天,有猫冬的习惯。天寒地冻,什么也干不了,就只能在家里糗着了。但是山东人不一样,他们没有肥沃的土地,又连年遭受灾害的侵袭,所以冬闲时也要想方设法的找生计,即使是收入和付出严重的不成比例,他们也只能默默的承受。
比如端肆大太爷爷由兆选,他的副业是赶脚儿。大冷天的天不亮就要起床,牵着驴到马驿镇去当脚夫。有人雇佣还好,没人雇佣就是白等一天,只能吃点自己带的干粮喝点凉水,然后两手空空的回家。
而端肆的太爷爷由兆盛,干的则是单纯的挑夫。因为由兆盛没有驴,只有一副好身板,外加两膀子力气。
在农村的很多地方,现在还保有赶集的习俗。通常来说,这种集市是一个地区内自发组织起来的,并形成一定规模的贸易活动。原始的集市售卖的东西大体上都是自产自销,以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居多,比如鸡、鸡蛋,鸭、鸭蛋,鹅、鹅蛋,再不就是自己编的草鞋、草帽、柳条筐,铁锹、耙子、镐把子什么的。除此之外就是卖吃食的比如擀面条的、卖烙饼的、炸果子的、摆馄饨挑子的,还有就是“撂地儿的”,打把势卖艺的、耍猴儿的、拉洋片的等等。
每一个集市都有约定俗成的日期,这里是一四七,那里是二五八,就像轮流坐庄一样。而马驿镇的大集,是每逢农历的三六九,马驿集就设在马驿镇的入口处。
赶集的人分为几种,第一种是必须把劳动产品转化为生活必需品的;第二种是创造劳动价值的;第三种是单纯的休闲娱乐的,还有一种是寻找劳动机会的。
由兆选和由兆盛兄弟二人,都是属于最后一种,在马驿集上趴活儿的。有集市的时候,劳动机会比平常多许多。
兆盛的家里还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爷们儿三个,两个壮劳力,老太爷身子骨也硬朗,温饱还是没啥问题的。可是年初的时候为了救周家老二动用了兆盛成亲的钱,老太爷这大半年过的颇为节俭。眼下距离成亲的日子还有两个月,家里的活计都干的差不多了,兆盛就出来打打零工,贴补贴补家用。
挑夫要有挑夫的样子,肩上搭着垫肩、怀里抱着扁担和搭柱儿、扁担上还盘着绳子的一看就知道是挑夫。由兆盛每天都抗着这些行头去马驿镇,有活儿的时候就干活儿,没活儿有集的时候就在集上闲溜达,没活儿也没集的时候,就只能找个背风的地方窝着了。
有一天没有集也没活儿,兆盛正揣着手蹲在墙边儿那儿窝着呢,忽然看见两条腿站到自己面前。兆盛以为是有雇主上门呢,不由得抬头看了一眼。这一看兆盛心理就是“咯噔”一下,糟糕!我怎么遇上他了?
来人是谁呢?
当初到村口送信,又带着由兆盛去赎人的那个大汉。绑架周家老二,其实也是这个人下的手。
由兆盛有点儿心虚,连忙站起来跟那个人抱拳打招呼道:“诶呦!原来是老大您呐,真够巧的。您这是来马驿办事啊?大团……呃……万大哥和众位老大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