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主动加戏(1 / 2)
“谢谢苏老师、谢谢霍导,我妹妹不是专业演员,能得到你们帮助,她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秦齐激动得语无伦次。
她是知道的,一个演员来到片场,想加点戏,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像秦书这样的新人,以往都没什么表演经验,放到哪个片场都没有任何话语权。
这次竟然能得到导演和编剧双双认可,只能说明九十年代的这批电影人真的很朴素。
他们没有被资本裹挟、没有被流量控制,都是踏踏实实讲故事、拍片子,没有别的心思。
或许也是因为秦书路上救了霍导一趟,他们夫妻二人想回馈。
也或许是拉到更多投资,霍导能有更充裕资金来讲好这个故事。
总之,秦书这次是碰上好运了。
霍健起看着激动无比的秦齐,不禁感慨这姐妹俩的感情是真好。
“呵呵,我就想把这部电影拍好,前面我就听说,张导拍《一个都不能少》全部用的是业余演员,为了找到合适的主角魏敏芝,张导面试了2万多孩子,人家这才是行业楷模!”
秦齐听得一阵唏嘘。
千禧年之前,华国没有那么多科班出身的演员,反倒是导演要从人群中挖掘合适的苗子。
就这样的条件之下,反倒是诞生了无数国内外获奖的经典,而且各种类型百花齐放,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悖论。
“你们也可以帮着一起想想,这戏可以怎么加。”苏晓卫笑道。
“好的,苏老师!”
苏晓卫的这句话就是一句客气话,秦齐却当真了。
她是看到机会就会全力以赴的人,尤其或许这是一个能帮助妹妹站到更高的舞台上去的机会,她就更珍惜了。
她拉着颜衡去村里各家各户仔细转悠,希望能找到点有特色的东西加到戏里。
毕竟这部电影以后是要红到樱花国去的,要加就加点真正有华国特色的好东西才是。
颜衡长得好看,自然是走到哪家,两人都能受到热情欢迎,百家饭都吃了好几顿。
这样,转了大半个村子之后,到底是被秦齐发现了一个相当好的创作素材。
她发现侗族妇女这边自己会织一种漂亮的蓝布,而且这布的诞生过程极为复杂。
这就是妥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齐可是记得的,她去年看报纸,才发现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但预计真正评选要在千禧年之后。
如果他们这部电影能将侗族的传统工艺表现得更淋漓尽致,说不定就能早日入选呢。
秦齐想到这,就拉着编剧苏晓卫一起去看。
苏晓卫本来憋在屋子里已经把加戏写得差不多,她的想法是加入一首新听到的侗族大歌《珠郎娘美》。
“秦齐,你来了正好,跟我一起听听,我刚录了一段他们唱的侗族大歌,里面有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这唱腔、这曲调,真是太特别了!”
秦齐听到犹如天籁、独具特色的侗族大歌,一时欲罢不能、陶醉其间。
足足听了大半天,苏晓卫这才被秦齐拉着去看美轮美奂的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