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炒房也有技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1 / 2)
第169章 炒房也有技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虽然眼下许都周边可没有什么大学,但郑玄的招牌却足够响亮。
别看郑玄只是一个人,但真要论起来,放眼当今的天下,除非太学重开,或许有机会能在吸引生源这一块与他一较高下,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机构敢说自己对士子的吸引力能超过郑玄。
搁在后世,郑玄的地位大概就类似于国内两院院士+某奖得主+各大知名学府竞相邀请的教授三合一。他若是放话要收弟子,那可是能引起整个国家有志于学的年轻人疯狂内卷的消息。
而能千里迢迢追随这位经神从东莱一路来到许都的,那可都是家底不薄的存在。
或许在千年后,别说横跨上千里,便是一日之间飞越万里之遥也不是什么难事。但在两汉这会儿,能风雨无阻为了求学就奔波上千里的,保底也得是个中产。
当上万个保底中产的人进了许都周边,那消费可不就蹭蹭蹭往上疯涨了么?
而有了消费,自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进步。
除此之外,还有一则消息,更让这些村民疯狂。
那就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则小道消息就悄然在许都传开——曹司空有意同意郑玄的建议,择期重新设立太学!
那可是太学啊!
论起来,和太学相比,别说后世的那两所知名大学了,就连隋唐时代还未堕落的国子监都只配给太学提鞋。
这可不仅仅是当世有官方背书的第一学府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大汉师资力量和底蕴最优秀的学堂。
抛开学术上的意义不谈,太学更恐怖的是它的影响力和政治能量!
这方面,后世的国子监倒是学了个七七八八。
为什么太学能有这么恐怖的份量?很简单,看一看历代太学里师生的质量就知道了。在两汉时,想进入太学混口饭吃或许不难,但想要在太学开课当讲师,亦或是成为太学博士给那些太学生们讲课,那一定非当世大儒不可为。
在曾经担任太学博士的名单上,可以看到无数当时名动一时的儒宗级人物,如贾谊、辕固生、申培公、韩婴、欧阳高、夏侯胜、戴德、梁邱等人。
而在汉末,蔡邕、郑玄等当世大家也都曾在太学任事。
除去豪华的师资力量,太学的生源也大有说法。
在最开始的时候,汉武帝规定太学的生源主要有两大途径,其一是由九卿之一的太常亲自挑选“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入太学,其次则是由地方举荐所谓“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其对象虽说不拘家世,但主要集中为民间子弟。当时的太学,更多的还是学术性的治学机构。
但等到西汉末年,朝廷要求官宦贵族子弟也要入太学受业,尽管其中大多数人自幼养尊处优,又因为背靠家族,可以通过特权赋予的“恩荫”通道做官,对入学学习缺乏热情,但依旧不乏个中精英。再加上民间子弟入太学之后不但可以免除赋税徭役,还有机会以此为晋身之资,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再加上太学结下同窗之谊后入朝为官可以互相呼应,于是内卷之风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