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端王爷出使大理(十一)(1 / 1)
文笔山全貌:远望文笔山,就像是一把太师椅。文笔山就是天然的靠背,左边的那道山梁犹如一条青龙,一头扎进文笔海;就像一把经过精美手工的扶手。左边绵延起伏从马鞍山到玉龙雪山的山脉,就活脱脱一条跃动的白龙,一头伸进金沙江。鬼斧神工,自古以来是丽江最好的风水宝地,吸引着无数世人的目光。
文笔海:它的美、它的蓝、它的清,胜似天湖。相传它的湖底是与海相通的,与天相连的,是天的眼睛,透过它可以知晓上天对我们的启示。
玛尼堆:是藏传佛教中的祈祷法物,同时也是转经场所。凡是信徒和行人路遇玛尼堆,都会往上添加石块,而且按顺时针方向绕行一周,如此既能积累功德,又能消除旅途的疲劳和病患。
文笔古村落:相传由于这里是风水宝地,所以古时丽江官宦有钱人家的坟墓都安葬在这里,也就有了专门守墓的人,文笔古村落最早的居民是这些守墓人,经过几代人繁衍演变而成了现在的文笔古村落。千年的守墓人,千年的古村落。
祭笔神炉:祭笔神炉四周放置有喇嘛大师们经过十万遍念经加持的刻有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密咒的藏文石板,四周悬挂的是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白、黄、红、绿、蓝五色经幡。在此祭拜已饱蘸着了墨水的文笔,能够保佑您妙笔生花,行云流水。
许愿林:这一片树木都是这里独有的铁桑树和松子树,在民间历来作为祭祖等仪式的山神树。在山神树树挂上一个风铃,写上心中的愿望,乘着风的传递,保您如愿以偿,心想事成。
普渡桥:普渡桥就是凡尘与佛地的交界,过了这个桥,您就进入了佛土净地,其实凡尘与净土也就只是这么一步之遥。“过普渡桥抖落一身世俗凡尘,入古佛地感悟万事因果轮回”。
合欢树:银杏远在一亿七千万年前与恐龙一起称霸地球,而今恐龙早已灭绝,银杏依然生机盎然,被誉为植物活化石。银杏树一般雌雄异株,固有相思树之称。而这两棵银杏树却合抱在了一起,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雌雄同株“合欢树”。合欢树成为历代纳西族青年男女祈祷美好爱情和婚姻的寄托。
文峰寺:文峰寺是噶玛噶举派十三大藏传佛教寺院的最高学府,凡要取得“都巴”学位的喇嘛,必须在离寺不远的静坐堂日夜静坐三年三月三日三时三刻,才有资格主持法事。文峰寺不仅在滇、川、藏地区颇具盛名,而且在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家的佛教界中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大殿正中的“释迦牟尼”佛,是依照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时从中原带过去的释迦摩尼佛十二岁等身童身像塑造,具有无穷的法力。
千年栗子树:文笔山的千年的古栗子树,三个大男人合抱都未必拢得过来。千年的古树默默守护着神泉的纯净与甘甜。
神泉圣水:神泉圣水是文笔山的精髓所在,神泉水既是每天供奉佛祖和菩萨的净水;又是金刚亥母灵洞的圣水,喝了能洗去心中所有杂念,延年益寿、消除百病;洗一下眼睛,更能明目启智。神泉还是“若金觅金形吉”的生儿育女之水,对纳西民族繁衍生息有着不可替代的精神意义。
灵文谷:灵文谷是文笔山灵气聚集地,周围森林茂密,殊胜的灵气将石头都变得附满了寄生植物,石头也能开花了。这里更是历代高僧禅定静修的地方,这里的磁场辐射感应特别明显,历史上有许多神秘的自然灵异传说。
二十四院僧房遗址:二十四僧房如众星托月般错落有致的散布在主体建筑背后半圆形的山坡上,主体建筑高大雄伟、金碧辉煌、庄严富丽,四周院落小巧别致,典雅质朴。还有那真正的神州第一树“花王”——“三坛三样花”,树身如桶粗,一人合抱未拢,遒劲挺拔,虬龙枝干碧玉般的枝叶舒展自然,如伞成篷,高达二丈有余的茶花,令人每每不禁流连忘返。
原始森林:文笔山成片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充分体现了纳西民族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哲学。
活佛院:是活佛修身养性、学习、生活的地方。活佛都是一些具有超凡智慧和能力的殊胜之人,他们是佛教智慧和教法传承延续的使者。现在里面供奉的是纳西族学者,世世代代保佑着这里的人们。
灵塔:即文峰寺历代高僧的墓地,按藏传佛教习俗,高僧圆寂后实行火葬、塔葬两种,一种是火葬后将骨灰或舍利子装入塔内供养;另一种是将遗体经过处理后,全部装入塔中,称为肉身塔。灵塔是用作纪念和作为圣物供养,具有极大加持力,有辟邪祈福之功效。
瞭望坛:瞭望坛是喇嘛们做完一天的功课后,瞭望养目的地方。从这里一眼望去,古城、雪山、整个丽江坝子尽收眼底,迎着徐徐清风,吐故纳新,一时间清爽无比,精神抖擞,仿佛佛祖从自己的身边浮面而过。
吉祥佛塔:吉祥福塔内装有大成就者的舍利子及许多珍贵宝物,这些珍贵的物品具有极大的加持力,只要顺时针绕塔三圈就有降服烦恼、祛除愚痴、免除灾祸之法力。具有普渡众生,解脱轮回苦难之功力。
迦卓湖:迦卓湖是依自然地貌,将自然“心”状地形,筑堤而建成。湖周围植被茂密,是天然避暑、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背靠长椅,香品普洱茶,耳边飘荡着千年的纳西古乐,不时传来悠扬的古钟,心中回荡着绵绵不绝的远古梦想,这的确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难忘的体验……
最后他们游览了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建筑融汉、白、彝、藏、纳西族等各民族精华。
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以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经络设置有着曲、幽、窄、达的风格。丽江古城的格局是自发性的形成坐西北朝东南的朝向形式。
以水为核心的丽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桥梁密集是丽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与结构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汉族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墙、迭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在建筑布局形式、建筑艺术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