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七夕(一)(1 / 2)
七月七日早晨,当杨永走出家门时,就发现街上十分热闹。走街串巷的小贩一股脑儿的涌上街头,到处都在喧嚣着,有卖七、八、九孔针的,有卖时令鲜花的,有卖各式瓜果的……。
要问这些小贩为什么今日齐齐出动?因为今日是商场促销的日子——啊呸,因为今日是七夕节啊!
虽然我大唐的商人们没听说过假日经济学这个说法,但不代表他们傻啊。七夕可是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家家的小娘子都要向织女乞巧,她们需要的针头线脑、鲜花果子还有比这个时候更适合售卖的吗。
杨永行走其间,眼见小娘子们三五一群聚集在货摊前,叽叽喳喳的挑选货物。
七月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唐人妇女的穿衣风格又格外豪放,娘子们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时俯身弯腰,薄绢下白腻与森林若隐若现,惹得路上的男人们心猿意马,纷纷驻足欣赏。
杨永倒是没有像某些无赖子弟一脸猪哥相,一来他还小,二来嘛,拜后世东瀛菩萨的普渡众生,以及网友们在“九一”上的无私分享,高矮胖瘦,东洋西洋,千娇百媚,种种姿势,早让他眼界大开。所以杨永现在面对这些诱惑能够心如止水。
七夕节是杨永穿越过来遇到的大唐第一个节日,后世将七夕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然而,后世提到情人节,年轻人首先想到的多半还是西方的情人节!
因为本来中国的七夕自古以来就没有男女约会处对象的内容,姑娘们在乞巧的时候祈求姻缘算是与“情”字稍微沾点关系。
实际上,三月三日上巳节要比七夕节更适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三月三日男女于水边踏青更有约会恋爱的味道,可惜后世儒家理学兴起,民族风气转向保守,上巳节在中国逐渐消失。
再次,七夕不是国家的法定假日。
随着国家的现代化,诞生于农业社会的传统节日逐渐有些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有消失的趋势。
国家采取的方法是将一些重要的节日设为法定假日,当然主要目的是希望群众花钱消费,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节日的目的。
但即便如此,后世最大的法定节日春节也让国人有年味越来越淡的感受,更不要提不放假的七夕节了。
杨永对自己经历的第一个大唐节日很是好奇。他怀着幼时赶集时的心情左瞧右逛,不知不觉间,等他到达悯忠寺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
这个时间悯忠寺第一附属小学早就已经开课,简单的说杨永迟到了。不过杨永并不担心迟到的问题,因为他有迟到的“特权”。
要说特权呐,它可真是一个好东西,比如四字太子种种不可明说。
杨永的这个特权是怎么来的呢?自然是前几日杨永与惠识法师“约法三章”了。
杨永入寺后,果然遭到了寺院的“刁难”,他们居然敢让杨永在十日之内背下近8万字的《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