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那年,我双手插兜(1 / 2)
“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
七月初的一天清晨,杨永唱着跑调的五环之歌摇摇摆摆的向着卢思礼家走去。
他家搬到幽州城的归仁坊已经一个多月了。要说这一个多月内,十万人口的幽州城有什么新鲜事儿的话,就必须要提到“豆腐”这个新鲜的吃食了。
自从杨家将做豆腐的方法告诉了卢家之后,幽州城内就多了一些售卖豆腐制品的铺子,很是吸引了幽州人的目光。而杨家也很顺利的在归仁坊这个幽州的富贵之坊拥有一间店铺。
还别说,他家的生意很不错,每天都要使用2石大豆来制作豆腐,而且还供不应求。
在杨永的告诫下,杨佛奴夫妻忍住了扩大经营的想法,杨永的说法也很有道理,他家一个外来户刚在幽州城内落户就挣了大钱,已经很惹人眼红。要不是卢家在东市的大商铺分担了他家的压力,卢家又给他家提供了庇护,他家早就被权贵给盯上然后吃干抹净了。
而且2石豆子制成的豆腐制品一天差不多能够收入3贯钱,这已经大大超出杨家一家人的想象,即便一天只赚1贯,杨永父母就很是满足了。
当杨家在归仁坊安顿下来后,杨永就在他的卢阿翁的催促下到卢家小学去念书。这不,杨永已经在卢家读书差不多一周了。
杨永对于父母让自己来卢家读书没有什么反感,毕竟他这个年龄不读书还能干什么呢?想要学人家勾栏听曲,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奈何身体条件不允许啊!
再说自从他变成“神童”之后,他的母亲李玉儿就对自己儿子的未来陷入了狂热的幻想。她觉得杨永日后一定会到长安参加科举,金榜题名,做大官光耀门楣的!所以李玉儿对于杨永能够到卢家去学习最是感激不过。
杨永当然愿意有个官身,毕竟在大唐官人是特权阶层,是真正的自由民。
寻常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离开自己的州县,更别说获得出行凭证(过所了。而杨永要是有个官身的话,就很容易获得过所,大唐的天下这么大,他可没想着在幽州待一辈子。
李白啦、杜甫啦,怎么也得认识认识吧,顺便再和他们一起修修仙就更好了!日后回到现代,和别人吹牛,“我和杨贵妃上过床,和李白、杜甫修过仙”,哎呀,画面太美,不敢想,不敢想!
但是在大唐当官和科举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没有。
参不参加科举对杨永来说是很无所谓的,因为我大唐官员的主要来源从来不是什么科举,各种做官的后门那真是多不胜数,只不过科举中的进士科在大唐是最光荣的入仕途径罢了。
杨永有让傻妞将《新旧唐书》里面有关科举考试的内容调了出来,他竟然发现自己的手机内没有下载过唐朝科举的必考书目——“九经”。
所谓“九经”,是指大经《礼记》、《左氏春秋》,中经《毛诗》、《周礼》、《仪礼》,小经《周易》、《尚书》、《公羊春秋》、《谷梁春秋》。
杨永确实识字,各种古文作为爱好也看了不少,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对于唐朝科举的九部正经他是八窍已经通了七窍、一窍不通啊!
杨永所在的21世纪这些经文早就沦为个别专家学者的兴趣爱好了,年轻人谁没事看这些东西啊?但既然他穿越到了古代,学一学也未尝不可。即便他不参加科举,用来打发一下时间还是很好的。
杨永很快畅通无阻的来到了卢家学堂,他刚一坐下,就被孩子们给围了上来。
“永哥儿,我给你带了焦圈儿和豆浆。”一人道。
“十三郎,你忘了,永哥儿家就是做豆浆的!永哥儿,吃我的,我的是饴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