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欢接(1 / 2)
踏山河社稷穿
朱松江咀嚼着句子中的力量。
来人正是卫鉴。
刚才小屁孩辛穰慌慌张张的跑来,说有个待他极好的老头在安排后事,不知是不是有不孝儿女要来争家产,求卫先生去帮帮忙。
卫鉴也没问他为什么不去找自己母亲,二话不说,带上剑就走。辛冲这个假冒的度支郎官自然也要去做一回断家务事的清官,就连辛瑷都跟着去了。
踹开门后,卫鉴与苍老书生的视线对上。
远远地就听到二人谈话,知道这不是孩子所说的争家产事情,卫鉴方才怒发冲冠,但这一声怒吼,气其实消了几分,见毕竟对方是老人家,便又说道:“老先生远道而来,不如”
话还没说完,就听那老者说:“你反意昭彰,需留你不得。”
卫鉴还没反应过来怎么有这么个转折,屋中王坚已是大怒:“我抗命擅自抵抗蒙军,你朱松江要害我便罢了,年轻人吟诗作词你竟然也要杀人!”
“王老将军要是不奉命回朝受审,我也是要杀你的。”朱松江摇摇头,不知是为反诗而摇还是为了抗命而摇。
“你非枢密使,无权拿我。”
“非礼,权也,我为天下苍生除一军阀,可行权宜之计。”
在钓鱼城上驻守的苦闷日子里,王坚与城中人都已成了生死之交。那些他以往看不惯的文官,也都是响当当的好汉。他对文官源自骨子里的偏见其实已很少了。
直到今天,又见到这已成名数十年、有过一面之缘的大儒。
好一个存灭之道。
卫鉴眼看老儒说的越来越夸张,四下扫视庭院,想要找一把扫帚将他赶走。
突然听见衣衫声响,老杨头不知何时出现在身侧,已和敌人对了一掌。
那老孺竟然无声无息到了身前。
老杨头与那被称为朱松江的老孺瞬间又对了一掌,这次不再悄无声息。
声震四野。
卫鉴感觉全世界都静了下来,什么也听不到了。依据着本能,朝侧面生生击出一掌,打碎了气浪余波,护住还在身后的辛冲、辛瑷与辛穰。
辛冲也已反应过来,在卫先生旧力已出新力未继之时,全力隔空斩向屋门的那一侧。
他要救下抗蒙的王坚王老将军。
修习纯阳无极功以来,辛冲已经不是那个只靠快剑的剑客了,他有自信即便遇上林震南那样的高手,也有一战之力。
这一招破气式斩出,已然有了卫鉴在襄阳时七八分的风采。
但不够。
仅仅是杨、朱二人对掌产生的气浪,这一剑都未将其劈断。可又勉强够了,余波被偏转了几分,越过屋门掀翻了屋顶,王坚逃过一劫。
尘烟散去,辛冲四下寻找,却未看到杨前辈的踪影,只见卫先生施展轻功,往山岗上疾驰而去。
~~~~~~
铅山太小,承载不动多少豪杰。
老杨头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受了致命伤时,挣扎着走到了一处高山上等死,那山与这山极为相像。
人没死成,又奇遇连连,悟出辛稼轩遗留在峭壁之上的‘九剑’,而后饱尝离别心酸,武学上却更进一步,融合百家之长创造出了‘九阳’。
家人不幸武家幸。
老杨头一定是不想要这种幸运的。
一掌掌拍出,渐至随心所欲境界,在掌风中风雨飘摇的朱松江清晰地感受到了对方的黯然。云海被掌风刮破,却又被下一招凝聚,始终破而不散。
二人其实认识。
朱松江愈发感到惋惜,杨贤侄你这样澄澈的心境,为何却不通圣人之道呢。
那年适逢大旱,灾害严重,自己在兴修水利、抗灾救荒时遇到了还是年轻人的杨贤侄,在他的指点下找到白鹿洞书院废址,自己四处奔走三年,终于重建了书院。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子时,又见到了这个年轻人,想将书院教规传授给他,可他却据辞不受,还说他每杀一个贪官,书院这里的贫穷学子便能少十人。
王坚武夫,跋扈惯了,不懂自己的苦心孤诣,尚可理解,但为何杨贤侄这样超然物外的隐士,也不懂我呢?
高山流水,知音何其难觅也!
全力一推,挡住了老杨头移山填海般的一击,朱松江后退两步站定,发现这铅山都矮了两寸。
老孺有些惊讶,讶异于对方竟然没有追击,再打下去,自己虽不至于落败,但也只有走人的份。
“杨贤侄武艺大为不俗,非是年轻时那般浮躁了。”